【本報訊】被指為「太上皇」的港台顧問委員會公開部份會議紀錄,顧委會前主席陳建強在會上建議,港台應將重大及社會關注的投訴,提前在調查階段知會顧委會,並要求廣播處長培養市民對社會的愛護和對國家的認同感。 港台2019/20年度周年報告透露,港台該年度共收到逾12萬宗公眾意見、投訴和查詢,最終只有12宗節目投訴個案被通訊局裁定成立。
港台顧問委員會上載工作小組及例會8月和9月的會議紀錄,時任顧委會主席「梁粉牙醫」陳建強曾在會上向廣播處長提出三項建議,包括港台應就重大及社會關注的投訴,考慮在調查階段便知會顧委會;處長作為港台總編輯,可就重大事件多向傳媒解釋,讓公眾了解其決定和理解港台有認真處理投訴;處長應帶領員工「深化體會」《約章》精神,並應培養市民對社會的愛護、對國家的認同。
新任主席林大輝則在9月例會批評,港台近年有節目被通訊局發警告,引起社會爭議,情況不理想,對港台乃至整個香港發展也不利,顧委會需研究港台如何履行使命。
廣播處長梁家榮回應稱,港台一直依循其公共目的及使命製作節目,並因應社會實際情況作編輯決定,例如不容許直播有明顯違反「一國兩制」的人士發言。惟隨着社會爭拗不斷,即使播放新聞畫面全無政治考量,亦往往引發不同意見或投訴。
會上不同顧委會委員關心港台會否就投訴向顧委會「尋求意見」,要求港台收到重要的投訴時,應讓顧委會知悉調查正在進行,而成立的投訴亦可標明是否屬重複性質,亦有人不滿港台跟進《頭條新聞》投訴的反應緩慢。更有委員認為港台處理不同投訴時認為是不同類型的節目標準不同,反映港台須加強員工對《港台約章》的理解。
梁家榮回應,委員會職能不包括處理個別投訴,港台會檢討《頭條新聞》的節目內容、表達形式和公眾期望等方面,完成前不會開展新一季《頭條新聞》的製作,又強調一直迅速處理投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