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制裁14人大副委員長 蓬佩奧:為破壞香港自治負責

美制裁14人大副委員長 
蓬佩奧:為破壞香港自治負責

中國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月頒令撤銷四名香港立法會泛民主派議員職務,觸發另外15名泛民議員總辭,被指再肆意踐踏一國兩制。美國政府昨天宣佈為此制裁人大常委會全部14名副委員長,但沒有傳媒之前猜測的中國國務院副總理韓正和人大常委會委員長栗戰書。

美國財政部網站昨天在「特別指定國民和被封鎖人員」黑名單更新中增添14人,指是根據總統特朗普簽署的《香港正常化行政命令》作出制裁,全部都是人大常委會的副委員長,分別是蔡達峰、曹建明、陳竺、白瑪赤林、丁仲禮、郝明金、艾力更.依明巴海、吉炳軒、沈躍躍、萬鄂湘、王晨、王東明、武維華和張春賢。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人大令港立會淪橡皮圖章

美國國務卿蓬佩奧(Mike Pompeo)發表聲明,指人大常委的行動令香港立法會淪為橡皮圖章,實質閹割港人按《中英聯合聲明》和基本法選出其民選代表的能力,被制裁14名副委員長亦跟制訂、通過和落實港版國安法有關,制裁措施包括禁止他們及其直系親屬進入美國、凍結他們在美國的資產,以及禁止美國境內的所有人士以及企業與他們進行交易。蓬佩奧又指這次制裁行動強調美國將繼續與盟國和夥伴合作,要求北京為破壞香港自治的承諾負責。

被制裁的14名副委員長屬「副國級」領導人,當中排名第一的王晨為中央政治局委員,曹建明、張春賢、沈躍躍、吉炳軒、艾力更.依明巴海、王東明六人為中央委員會委員,萬鄂湘、陳竺、丁仲禮、郝明金、蔡達峰和武維華六人為內地幾個「參政黨」的民主黨派領導人。

路透社之前引述美國官員指,這輪制裁名單上將有12至14人,涵蓋全國人大代表和中國共產黨成員,也很可能牽涉香港官員,但沒有透露他們的身份或職位。

美國7月開始已就港版國安法制裁14名中港官員,行政長官林鄭月娥、律政司長鄭若驊、警務處長鄧炳強和中聯辦主任駱惠寧都是對象。彭博社指美國官員當時曾創建一份有多名中共高官的名單,包括韓正和被視為中共第三號人物的栗戰書等人,但總統特朗普因不想中美關係惡化而拒絕制裁他們。

特朗普上月競逐連任失敗後加大力度向中國施壓,被認為是為2024年再次參選鋪路。世強律師事務所律師唐寧凱(Nicholas Turner)指出,拜登政府不太可能撤回現時在華盛頓政圈廣受支持的制裁措施,料特朗普年代的制裁會是未來數年中美關係的關鍵,北京政府有可能在未來的談判中以讓步為條件要求緩減制裁。

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月11日頒佈決議,稱香港立法會議員有宣揚或者支持「港獨」主張、或具有其他危害中國國家安全等行為,一經依法認定,即時喪失議員資格。港府隨即公告公民黨議員楊岳橋、郭榮鏗、郭家麒和會計界議員梁繼昌即時喪失議員資格,泛民主派其後集體辭職。事件被國際社會認為是中共繼訂立港版國安法後,對香港一國兩制的另一次重大衝擊。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華春瑩昨在例行記者會表示,中國一直堅決反對並強烈譴責美方借香港問題干涉中國內政,對中方人員進行所謂的制裁,又稱如美方一意孤行,中方必將繼續採取堅決反制措施,捍衞國家主權安全利益,維護中方人員的合法權益。

■全國人大常委會上月頒令撤銷四名泛民議員職務,被指再肆意踐踏一國兩制。

分析:影響拜登對華政策

對於美國特朗普政府把本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全數14名副委員長納入制裁名單,時事評論員劉銳紹向本報分析,美國這次是提高了姿態,但這些制裁措施根本不會令受制裁者「感到肉痛」,實際意義不大,「美國和中國其實都是在打『因住波』,中方曾經揚言要反制美國的制裁措施,美方也不想美國權貴在華業務因此受到影響」。他又謂制裁理論上不會影響中共權貴在美國的家族生意,因為他們會透過在海外開設離岸公司等迂迴方式在美國持有資產。

不過,劉銳紹指出特朗普政府在任期倒數階段出招,最大作用是收窄拜登上台後對華政策的調整空間。「即使拜登上台後,也不可能與中國很友好,再無法返回奧巴馬時期那樣」。他預料特朗普可能故意在明年1月離任前夕再施強硬措施,為自己及共和黨贏得更多政治本錢。

路透社/彭博社

■美國最新的制裁名單,向中共人大常委會開刀。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