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BA的休季轉會市場鬧哄哄。目前最矚目者,莫過於火箭將韋斯卜克(Russell Westbrook)送往巫師,換來禾爾(John Wall)及一個受保護的首輪選秀權。
如此操作,頗令人摸不着頭腦。沒錯禾爾屬聯盟頂級後衞,但接連傷患後戰力大減;即使加上選秀權,亦不足以「單換」如日中天的韋斯卜克。唯一解釋是內部矛盾已無法解決,管理層早知無法與韋斯卜克達成協議;既然後者早早開聲求去,與其勉強迎合,不如分手算數。至少如此一來,留住夏登(James Harden)的機會在牌面上看來高些。
職業體壇,管理層的買賣技倆左右球隊成敗。體育並非一加一等於二的簡單算術,找個以為單單用金錢堆砌,盡收天下兵器就能成功,那就如找個小學生來挽救香港亂局一樣不可能(雖然結果可能分別不大);組隊抱團的大不乏人,可是真正笑到最後的卻沒有幾個。馬刺管理層的操作就相當有名,選秀眼光獨到,往往於低順位得到好球員;小城市,於限米煮限飯之下交易絕少盲目追星,只求適合體系;選得好屬其次,其養人功力堪稱聯盟第一,幾多球員當初看來平平無奇,卻在普波域治(Gregg Popovich)麾下發光發亮。
成大事者未必個個好人。塞爾特人總經理安治(Danny Ainge)之操作有如機器;如機器般精準,如機器般不帶情感,忠臣老將,話賣就賣。可是見塞爾特人近年表現,縱有低潮,卻少見長時期重建,足證他能力之高,也無法對其冷血無情有任何意見;前公牛總經理卡勞斯(Jerry Krause)亦屬「乞球員憎」之列,當年佐敦(Michael Jordan)對傳媒當面將他狠批,半點不留情面;可是無論揀選新人還是交易買人,都見工夫,是公牛兩度三連霸的重要幕後推手。
老牌球會之所以能成傳統勁旅,除了球員於前線努力,舵手是否夠班亦是關鍵。就算讓你於傳統強權擔任要職,不夠班者,落在其手也能輕易讓強隊變魚腩;引倪匡先生於《追龍》名句,摧毀球隊,不必移地更名,只要將原有優點掏空,棄良將,親小人,那支球隊名字或與以往相同,但靈魂早已不再一樣;說回安治和卡勞斯的例子,好的掌舵者不必好人,若其治軍方針為球隊整體利益着想,歷史自有公論;立壞心腸,摧毀所有,引起公憤之餘遺臭萬年,這叫低手;若只能一個字形容的話,有一個字最精準,就是蠢。
伍家謙
多媒體工作者
周日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