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斬瀕危樹木 打樁震散古蹟

恐斬瀕危樹木 打樁震散古蹟

【本報訊】「從來冇諗過呢塊地會發展!」環保團體過去為應付推土機輾向鄉郊,一直疲於奔命,沒料到政府再敢向郊野公園邊陲埋手。環團人士指涉地有大片林木,其中小果柿及野生杜鵑,更屬受保護的植物品種,即使政府的可行性研究已包括環境影響評估,「只係小修小補,仍然保障唔到生態環境。」環團又批評政府明知涉地附近有不少古蹟,卻拒做文物影響評估,有工地距離古蹟不足30米,「打樁呢類工程會唔會有(古蹟)倒塌風險?」

環團:綠化帶唔應該發展

面對如箭在弦的發展計劃,長春社公共事務經理吳希文指出沿馬鞍山村路多個發展用地,不乏野生杜鵑,受《林區及郊區條例》保護。另曾有研究指,上址有植物小果柿,屬國際自然保護聯盟(IUCN)列明的瀕危品種。除植物群受影響,工程亦波及綠化帶的鳥類、爬蟲類、蝴蝶、蜻蜓等的棲息地,估計最少有逾1公頃的路邊棲息地會受影響。政府一直借「邊陲」、「綠化帶」來模糊發展對郊野公園的影響,然而已知有工程的伐木範圍,將直接影響郊野公園內的樹木。

「根本Green Belt(綠化帶)係唔應該發展。」吳希文指不向郊野公園動土是社會共識,批評政府曾以陽明山莊、水泉澳等發展作比較是不合常理,「近年公眾對綠化帶要求高咗,亦好清楚綠化帶作為城市同大自然之間嘅緩衝作用。」即使政府所作的生態評估,亦僅是小修小補,無法保障郊野公園受影響的生態。吳希文直言發展應有其他選擇,例如棕土,「一路講緊係優次嘅問題,唔係去到山窮水盡,呢一刻都未必需要去攞一啲咁貼近郊野公園地方。」

他另補充,今次計劃涉地及附近有礦洞和古蹟。惟政府卻涉違反正常程序,沒有進行文物影響評估,吳希文形容是不負責任,而且不能接受。另有施工地距離古蹟僅30米內,「打樁呢類工程會唔會有(古蹟)倒塌風險?」

■記者龔蕙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