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證監會昨日公佈,將就實施港股投資者識別制度(即「實名制」)諮詢市場。證監會建議,持牌法團及註冊機構必須向數據資料庫提交客戶的名稱及身份證明文件資料,加強對市場的監察,預期最早在2022年首季實施,諮詢期至下年3月4日止。
證監會同時表示,最終目標是擴大制度的適用範圍至交易所買賣衍生工具市場,屆時將另作諮詢。該會行政總裁歐達禮指,「投資者識別措施將令我們的市場監察更加穩固,並能提高投資者的信心,這對香港作為領先國際金融中心的發展,至關重要。」
宏高證券投資經理梁杰文認為,推出實名制可以打擊「搭棚」造市,尤其是近年甚為猖狂的「微信女」。由於可直接識別落盤人身份,證監會可在莊家離場前已就可疑交易作出調查。
證監會早前已因為進一步完善滬深港通機制,和中證監合作今年初推出南向投資者識別碼制度,以維護交易平穩有序運行。梁杰文指出,「實名制」背後或牽涉政治原因。他指,「中國可以知道邊個惡意沽空,又知邊個低位入咗貨,可以話冇晒私隱。」關於私隱問題,證監會表示,將與聯交所制定一系列私隱保障及保安措施,有關交易資料僅會提供予人數有限的證監會及聯交所授權人員使用。
另外,《房地產投資信託基金守則》修訂昨天刊憲,並即時生效,新修訂守則包括容許房託基金投資少數權益物業;投資物業發展項目可超過現有資產總值10%上限;借款限額由資產總值45%提升至50%等。證監會就之前訂立的關連人士交易將給予六個月過渡期,以便房託基金遵守經修改的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