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娛樂專題】
導演陳果對戲院有一份情迷,其作品《去年煙花特別多》中一段講述幾個華籍英兵在北角皇都戲院天台的飛拱商量打劫計劃,原來這份執着,源於陳果曾做過影片放映員。在北角長大的前主播張寶華,早前跟陳果重遊已獲升格為一級歷史建築的皇都戲院,皆因新世界早前透過強拍統一業權,重建時打算保育戲院的相關部份、天台的飛拱及外牆的「蟬迷董卓」浮雕。
年輕時的陳果做過放映員,當年戲院還是菲林年代,一套戲分成幾部份菲林,幾間戲院要靠「走片」共用一套菲林,他說:「菲林貴,減少成本就近嘅戲院就share一套菲林,用電單車送,戲院放映時間會有幾分鐘差別,用嚟走片。最衰細個做過一年放映,對放映室有一定迷戀,以前啲建築物冇咁求其,花崗石都好有質感。」
最近皇都戲院獲升格為一級歷史建築,陳果提到當年拍「97三部曲」第二部作品《去年煙花特別多》在皇都天台取景,自言是緣於導演本能︰「要先知先覺,唔係後知後覺。拍《去年煙花特別多》時就覺得套戲欠一啲好signature嘅嘢,1998年當時皇都停院,驚佢拆,就想拍低啲影像保留。」當時他構思是一大班人在大廈天台對談,影像跟意像都會好看,陳果補充︰「香港人好有好奇心,雖然你日日睇住,到底入面係點,大家都好想知。」身邊的張寶華非常認同說:「媽咪真係講過,小時候屋企喺皇都隔籬,試過有賊人由飛拱想行入屋打劫。導演套戲recall返我,原來飛拱咁高,呢個謎終於解開。」陳果續說︰「聯絡唔到業主,地下又冇路行上天台,咪租咗最近皇都嘅一間屋,然後搭咗一條十零呎長嘅臨時木橋行過去。」聽到這裏張寶華讚嘆不已說︰「呢啲就係香港電影人或者香港人嗰種flexibility,乜都夠膽死、乜都搞得掂。」
《去》片背後有一段不為人知的故事,片中見何華超等一班人在皇都獨有的飛拱上來去自如,看似輕鬆,私底下陳果要用盡威逼利誘手段說服演員行上去,他笑說︰「嗰時逼佢哋上去,鬧到我死,話我『狂魔』定乜嘢,上面拍係好睇啲,不過多少都有啲作狀嘅。鬧還鬧佢哋都做,叫你死就話啫,叫你生OK嘅。」電影距今已22年,陳果對皇都戲院仍念念不忘,他最想拍一套有關戲院的鬼片。
張寶華近年開始寫小說、寫古仔,她說︰「對一啲好現實嘢已經夠,所以想寫一啲超現實,唔使合情理嘅古仔,兩本小說都係超現實。好多謝媽咪,細個時乜都畀我哋試,睇戲有配套,就係同食西餐一齊做,漸漸變成一套culture。」張寶華出過《死神教父》及《失眠書店》兩本超現實小說,她認為鬼片是最好睇的港產片題材,希望藉今次機會向陳果取經寫電影劇本。
新世界早前透過強拍統一業權,稍後重建時打算保育皇都戲院的相關部份,特別是天台的飛拱及外牆的大型藝術浮雕裝飾「蟬迷董卓」。張寶華稱是好事,至少可以保留一點對北角的回憶,加上她是上海人,北角又曾被稱為「小上海」別有一種情懷:「可以整得古典啲,有vintage舊feel,細個覺得北角好靚,𠵱家舊咗好多,以前北角叫小上海時係好啲。」
撰文:何永寧、王梓嫚
攝影:沈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