衰落:「得番2個人去打5人籃球」

衰落:「得番2個人去打5人籃球」

昔日的輝煌彷如隔世,新聞部資源不足早預兆有線崩壞,2012年有線奪奧運轉播權,新聞台與體育台超過50人前往倫敦,陳漢威在現場見證李慧詩衝線得獎一刻,「好似睇波咁,成個場係震㗎,當時因為英國車手攞冠軍,你嗌李慧詩個名其實係冇人聽到,在場所有行家就變咗李慧詩打氣團,嗌到出唔到聲都會幫佢加油。」輾轉來到2018年雅加達亞運開鑼前夕,有線於開幕不足一個月才獲轉播權,臨急派員採訪,「最後連埋體育台得八個人去,資源有幾盡削到幾盡,以前可能會話租架車,今次就直情自己搭的士啦。」他指有線就如一隊損兵折將的籃球隊一樣,無論場上情況如何惡劣,球員繼續緊守崗位應戰,「打籃球最正規係五個人打,你削到我得四個人,我都照打落去,但係得番三個人去打全場嘅話,其實就已經唔係五個人打全場嗰樣嘢。」

全盛時期體育組曾經同時有九名記者在陣,但如今陳漢威和林普斯兩名資深記者雙雙被裁,有線體育僅餘兩名全職記者,「點樣用兩個人去打全場嘅籃球呢? 就係咁,佢哋已經盡晒力,拗晒柴都照打落去。」我問假如以足球隊比喻有線呢?他想一想,苦笑道:「可能似巴塞隆拿咁。」彼邦的班霸球隊管理失誤,戰績下滑,主將被掃出門;對比巴塞的衰落,最教陳漢威心傷的不是被公司辭退,更是市民失去接觸具質素的電視新聞報道,本地運動員也少了一個曝光的平台,雖然網絡發達,但他認為始終不能彌補電視畫面的震撼,「有啲嘢係要有畫面去交代,例如何詩蓓贏咗比賽,係因為我哋買咗轉播嘅片先可以報到出嚟。」

■有線高層處理人事備受質疑,陳漢威指雖有心理準備,但離開一刻只覺痛心。資料圖片

嘆本地體育常淪為配角

米已成炊,雖告別有線,但陳漢威心底依然有個未竟之夢,「我覺得(體育新聞)點都係要本地行先,我做唔到一半,起碼都七三吖。」遙想當年無綫猛削體育新聞時段,這邊廂陳漢威一直極力爭取本地體育於電視新聞的曝光率,「初初入行嘅時候啲人話係七三,其實係九比一,首先佢哋係本地運動員,其次我哋用咗咁多資源,有攝影、有車長、有工程,記者咁辛苦做個專訪返嚟,點解唔可以篇幅多啲,重要性大啲。」無可奈何於香港社會,歐洲足球支持者眾,本地體育經常淪為配角,他指即使李慧詩、江旻憓成為世界頂尖運動員,港人依然無甚關注,「你去過歐洲、日本睇人哋個奧運冠軍、世界冠軍甚至只係學界冠軍,人哋嘅篇幅同respect係幾大,係鋪天蓋地。」

時段有限,資源有限,從預約攝製隊,剪片先後次序,那怕是多一秒鐘的報道,無一不是角力爭取,但他補充指相較其他電視台,惟獨有線才會相對重視體育,「得有線先會提升到體育上頭條,其他台你唔會睇得到重要性,但係有線先會咁放資源,就算未攞金牌,入到四強都要即刻出街。」人先自重而後人重之,這一切某程度上源於體育記者的熱誠和積極,「其他人睇到你嘅付出、質素同熱誠,佢哋會尊敬你,有時排cast(節目內容)嘅同事話今日真係好爆,好多國際同香港大事,但佢點都會留返三分鐘畀你出,有時冇乜咁多嘢就畀返五分鐘你,其實佢一聲令下可以三分鐘都唔畀你,你自己respect一件事,人哋咪respect返你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