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這是一份垃圾《施政報告》,驟看有點主觀,但香港民研的調查就清楚顯示, 64%市民不滿這份報告,27.2分的評分更創下有紀錄以來新低。一份功課若得如此低分,不該列為垃圾嗎?
當然,林鄭絕不認同這個評價,在臉書帖文稱立法會主要政黨都認同報告整體方向,至少有60多個不同界別團體公開回應,對《施政報告》給予正面評價。問題是,如今立法會主要政黨,普選得票不足四成,能代表民意乎?另外,各大紀律部隊、公私營企業紛紛表態支持,這些團體又是甚麼性質,大家心知肚明。越是具組織性的統一口徑,越暴露其操控痕迹,更說明政府背後北京港澳系統心虛,明白到報告難討港人歡心。
無論建制派如何高唱讚歌,也掩蓋不了報告的缺失——它不是為港人寫的。香港《施政報告》絕不可能以「中央支持」、「感謝中央」及「大灣區」等內容為主,而應聚焦香港問題,切實拿出解決諸多困難的方案,助疫下市民及陷入絕境的各行業渡過難關。可是,林鄭似乎把心思都放在大灣區,甚至將資源用來入股虧損多年的珠海機場,而香港土地房屋福利等頭等民生大事則蜻蜓點水,應付了事。這比國內省市長的工作報告還不如。
中國的省市長在人大會議發表工作報告時,除了回顧過去一年工作,還會闡述來年工作重點,且把精力放在轄區內經濟發展及民生議題,盡力爭取及保護自己省市利益,而非「出賣」自己利益去討好中央及鄰近地區。林鄭的報告剛好相反,先照顧大灣區,甚至不惜補助香港青年到大灣區就業及創業。吸引香港人才,不是大灣區內各級政府份內事嗎?四川省會資助其工人到廣東打工嗎?難怪評論直斥她出賣香港利益,也道出港府及西環為甚麼要製造輿論支持報告的原因。
當然,林鄭這樣做是要完成習近平交付的政治任務——全面加速大灣區融合。無論林鄭還是港澳系統對此都非常緊張,而這份報告正是他們向習表忠的一份功課。連田北辰都直指當中大篇幅感謝國家,是林鄭爭取連任的政綱。
林鄭接受《南華早報》專訪時表明,去年反修例運動中自己受盡創傷(比數千名受傷市民更傷?),當時整個社會也指政府做得不對,甚至她身邊的朋友與同事也促她做些她認為不正確的事,如「調查警察」,以致她自信心盡失,之後話鋒一轉說,「現在我已重拾信心,變回昔日的我」。對於當日自己極力推銷送中條例而造成社會動盪,她稱不感內疚,更反問「我做錯了甚麼」。被問到如何減壓,林鄭直言自己是工作狂,沒減壓方法,除了工作不做其他事,甚至不花時間跟丈夫聊天。
若《施政報告》是她為爭取連任而去討好習近平,則這篇訪問明明白白告訴手上有票的北京領導人,她已再次準備就緒,那個「好打得的林鄭」已經復活,而這份全力稱讚中央(實際是讚習近平)、全力推動中港融合的報告,就是她回復信心的代表作。如何推銷自己?其政績及能力有目共睹,沒法以此作賣點,只能另闢蹊徑,除了表達忠誠,就是表明自己很勤力,即使身處風暴中心,理應有很多話向親密伴侶傾訴,但她要工作,老公都冇偈傾,為國家及香港鞠躬盡瘁!
這樣的推銷手法有效嗎?習近平被騙了一次,還會被騙第二次嗎?
潘小濤
資深傳媒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