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樂大夫:快樂(林煒)

快樂大夫:快樂(林煒)

古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說人生的意義就是要快樂。精神科醫生幫病人醫病,目的就是能讓他有更快樂的生活。有讀者問到為何大夫的文章很多時會講述旅遊、生活、愛情、軼事等,而卻不是每次都以介紹疾病為主呢?哈哈,這真是一個很好的問題。首先旅遊對很多人來說都是快樂的事情,而愉快的記憶和經歷往往能在不經意下令人變得快樂起來。如果每次都只講某種疾病治療的話,我在想,會不會令各位讀者覺得太苦悶呢?故所以在選擇題目時,大夫也盡量希望擴闊至大家日常生活都可能遇到的事情或故事,從而希望能帶出重要的心理健康訊息。忠實的讀者應該也留意到,即使大夫在講述生活旅遊及其他故事之餘,其實亦往往從故事中隱含着一些都市人常常遇到的困難或可以改善的地方,其中一種是「思想陷阱」,例如對上一篇文章所提及的「對世事往往有一些偏執的假設」等等,這些都可能會導致生活不愉快、情緒低落,久而久之甚至會增加抑鬱症的風險。真正的快樂是建基於正面的思想和行為上面,所以健康的生活模式也很重要,例如嗜好的培養和良好的朋友關係等等。

A是一位充滿負能量的女士,她的口頭禪是「不過」同「但係…」,每當朋友或者治療師企圖講一些正面的訊息給她聽的時候,她都會講「不過…」或者「但係…」, 把所有正面的訊息隔於門外,就像裝了一個過濾器一樣,如果A不改善其想法或思考模式,大家認為她會容易變得開心嗎?而且A只喜歡過着獨家村的生活,即使在沒有疫境的時期,她也不喜歡與朋友交往,也完全沒有嗜好,運動和旅遊就更不用說了。

透過心理治療,我們協助A把「思想陷阱」掃除,積極做運動,改善社交技巧,養成良好嗜好,重拾初心,把負面的口頭禪和情緒踢走,建立健康和快樂的生活模式。

希望大家也能像A一樣,好好運用正確的心理健康資訊和技巧,建立一個更快樂更豐盛的人生。

shorturl.at/kzO15

林 煒 精神科專科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