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安法後傾向得一種聲音 蔡志強兩個角色:香港係咪冇得救

國安法後傾向得一種聲音 
蔡志強兩個角色:香港係咪冇得救

出爐金馬最佳劇情短片《夜更》中,「一哥」蔡志強演活淺藍的士司機要搵食的草根形象,不過本身為東區區議員的他,平日總是官仔骨骨,與片中市井造型、粗口流利的形象大相徑庭,其實他確是一名的士司機,且入行逾十年。日前他接受《蘋果》訪問,道出他演出短片的經過及趣事,指毅然從政是因虧欠年輕人,戲內戲外他均慨嘆:「香港係咪冇得救?」

渾然天成的粗口「X!兜X咗成粒鐘,唔X使做啦!個X個去晒遊行?」在《夜更》先聲奪人,蔡志強(阿一)飾演的《夜更》的士佬入型入格,為這齣出爐金馬最佳劇情短片,添上不可或缺的喜感。更戲劇性的是,現實與戲中的他判若兩人,阿一平日一身西裝一副文質彬彬的打扮,實情他是東區翠德區議員。

日前阿一於他那狹小的議員辦事處接受《蘋果》訪問,剪了一頭爽朗短髮的他,以黑西裝配sharp醒橙色領呔示人。現實中阿一確實是一名的士司機,入行逾十年,亦因為此,完全沒有拍戲經驗,他在機緣下經另一區議員張正皓介紹,認識了《夜更》導演郭臻。「其實當初導演係搵張正皓借車,都唔知道佢係區議員,後來問我借,仲問我有冇興趣拍。我覺得如果可以幫助到電影業,都可以幫手嘅。」

最怕遭沒收記憶卡

阿一指其實接拍電影,題材不是考慮因素,而且拍完都沒有告訴其他人,「其實冇乜人知,我屋企人都唔知,我又冇好主動去話畀人聽,直到南方影展攞咗獎,開始有啲街坊見到有呢個報道,我先至開始話畀人聽。」阿一表示因為導演認為普羅大眾對的士司機認知的形象,和他有出入,所以設計另一個形象給他:「基本上成個角色都係要靠演出,因為同我本人理念講嘢方式,以及衣着都好大出入。」

不過電影裏的士司機經過接載不同乘客和經歷的事情,心態上有了微妙變化,只參與過教會小型舞台劇的阿一,都演繹得精準到位,沒有over,阿一說:「導演話其實一個人,好難喺一晚裏面突然間有咁強烈嘅轉變。如果係咁就太戲劇性。」然而,他覺得若然大眾看過電影,經反覆思考和沉澱,說不定能夠有些改變,「或者感受到其實係咪搵食就大晒?係咪就可以無視身邊發生嘅事?」

《夜更》裏有不少場景,是於去年反送中運動的示威現場拍攝。儘管阿一在傘運時已「見慣大場面」,但當荷槍實彈的警方敲打其車窗,喝令他們停機時,難免也有點怯,「兩邊陣營都覺得你有問題,我哋喺車廂入面有打燈,外面嘅人可能睇到我哋係揸住鏡頭,舊年大家好介意人哋影到佢哋個樣。」而阿一指最驚的不是自身安全,「唔係驚佢濫捕我,反而係同導演一樣,驚會唔會話攞咗我哋嘅記憶卡,拍咗啲嘢會冇晒呢?」

寒蟬效應自我審查

阿一於電影中後段有跟戲中女兒透過視訊通話的場面,他叫女兒於外地留學不要返香港發展,大呼「香港冇得救」,但他指:「拍嘅時候嗰句對白對我嚟講都仲好遙遠,你話嗰刻係咪冇得救,拍嘅時候嗰一刻都唔覺,甚至乎今年年頭都冇呢種感覺,但嚟到國安法成立咗之後,你見到香港人嗰個寒蟬效應自我審查。當一個社會只可以容納一種聲音嘅時候,其實係咪邁向緊冇得救?」

去年當選區議員後,阿一偶爾也會在自己環頭踩番兩轉,「揸的士本身enjoy嘅,因為你每一日都面對緊唔同嘅乘客,每個人都有自己唔同嘅故事,我哋基本上係見證晒人嘅一生,大肚婆去醫院生仔,跟住到去搵小學搵中學,逼人罰留堂,跟住去搵大學,拍拖、分手、結婚、生仔,甚至乎到醫院探病,到送殯最後一程,的士就見證晒人生唔同過程,同埋每個人唔同階段有啲乜嘢睇法。」阿一更直言揸的士算是收集民意的另類方法。

■《夜更》有不少真實的反送中示威場面,蔡志強表示最害怕不是被警方濫捕,而是被沒收記憶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