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的淚點在哪?- 馮睎乾

林鄭的淚點在哪?- 馮睎乾

昨天看林夕寫如何採訪鄭市長,我忍不住幻想如果是我,到底該問她什麼才對。但心念一動,馬上毛管戙。現在一想到訪問林鄭,就想起「知心」記者李臻;一想到「知心」記者李臻,就想起二人對話的軟林林硬賓賓,實在口味過重,令我身體不適。

林鄭確實不易採訪。一來她是地表最強錄音機,問什麼「尖銳」問題,都可以一邊報以癡癡冷笑,一邊用老掉牙的廢話化解;二來她似乎EQ很高,即使愁雲慘霧的殉職者遺孀站在面前,她依然是那副喜上眉梢的表情,不管談到什麼天災人禍,隔着那條底褲型口罩,你仍舊看到她陰陰嘴笑。

面對這樣「無懈可擊」的受訪者,記者要做有意義的採訪,就必須觸碰她的淚點。最近南華早報的英語訪問,就罕有展示了鄭市長不能說的死穴。片段裏她說自己沒銀行戶口,諸多不便,記者就問她美國制裁對家人的影響。剎那間,林鄭眼中的笑意消失了,突然變得無比沉重,只弱弱地說:「他們完全支持我,但不能詳細講。」

記者追問:「他們是否像你剛才所說,諸多不便?」林鄭想也不想就答:「不止這樣。」(More than that)然後閉上眼睛說:「我不想詳細講。」記者夠機警的話,就該以感性的腔調說:「好,我們轉個話題。2017年你接受央視專訪,說過孩子小的時候,從來不請工人,你認為孩子必須感覺到是媽媽照顧自己。你相信『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那麼節思和約希兩人,現在能陪伴你嗎?你身為行政長官,現在照顧到兒子嗎?呢年好多人都見唔到自己仔女,你信唔信有報應?」市長會如何反應呢?

訪問林鄭,唔使用劍嘅,溫柔關心她的家人就好。當然,我不建議記者仿效——萬一市長情緒崩潰,上吊自盡,記者或被控以「刺殺」也說不定。除了鐳射筆和索帶,「新聞刺針」也是大殺傷力武器啊。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那句耐人尋味的「More than that」,遠比「出糧拿現金」有新聞價值得多,市長膽敢吐出這三個字,勇氣可嘉,容許我拍兩下掌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