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特首林鄭月娥在今年《施政報告》聲稱已覓得330公頃土地,可興建31.6萬個公營房屋單位,滿足未來十年需求。不過,運輸及房屋局公佈未來五年的公營房屋建設計劃卻顯示,預計由20/21至24/25年度,房委會及房協僅能提供10.13萬個公營房屋單位,與上個五年度相若,亦較長策目標、即五年提供15萬個單位少三分一,繼續無法達標。
根據運輸及房屋局提交立法會最新的《2020-21至2024-25年度公營房屋建設計劃》文件,房委會按照今年9月的預測,在2020/21至2024/25年度5年期間,將有合共約有9.52萬個單位落成,包括約6.71萬個公屋或「綠置居」單位,以及約2.81萬個其他資助出售單位;連同房協提供約3,400個公屋單位及約2,800個資助出售單位,未來5年期公營房屋總建屋量共約10.13萬個單位。
去年長策周年進度報告推算,20/21至29/30年度十年期的總房屋供應目標為43萬個單位,當中公營房屋為30.1萬個單位,按五年供應推算,即約15萬個。換言之,未來五年尚欠4.87萬個單位;若後五年要「追落後」,當局需在後年五年興建19.97萬個單位才能達標。
居屋供應方面,未來5年以22/23年度供應最少,僅得3,600個單位,至24/25年則多達7,900個單位供應,項目分別來自啟德、安達臣道、屯門恆富街及元朗朗邊。
當局稱建屋量預測受各種不確定因素影響,例如土地用途改劃、地區諮詢等,發展項目可能有所變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