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花了專欄大部份篇幅解釋恒指見頂味濃,總算趕及調整,成功提到各位戰友避開星期一大跌。而本輪調整由科技股領跌,特別是上周提到的美團(3690)、京東(9618),但依然收到不少戰友提問關於科技股是否能借調整入貨,但熟知筆者牌性的朋友相信都知道答案是否定的。
筆者一直強調順勢交易,所以第一個入市的條件便是有勢,以移動平均線、ADX、保力加通道或MACD都可以判斷有勢或是無勢,最簡單筆者還是推薦以MACD為基本判斷。MACD中如快線高於0,但低於快線是指股份的12天指數移動平均線較26天指數移動平均線高,但兩者的差距正在收窄,即是股價較常徘徊在12天指數移動平均線下,引領12天指數移動平均線向26天指數移動平均線收窄,代表原本升勢被破壞,股價未能站穩於短線移動平均線上,即使未轉為跌勢,亦是動力有所減弱的表現,俗語有說,寧買當頭起,出現這種形態的股份上升速度必然會較弱。
一眾科技股如騰訊(700)、美團、京東都有類似形勢,可以斷定大市難靠他們支撐,執筆當日連較硬淨的小米(1810)都借配股消息令MACD快線跌穿慢線,同時類似形勢亦擴散至車股如吉利(175)、長汽(2333)等,所以可以判定科技股在當下最弱,車股次之,而近半個月支撐大市的舊經濟股,如滙控(005)、紫金(2899)等MACD快線都開始接近慢線,隨時都進入整固階段。
隨着越來越多板塊踏入整固階段,順勢短炒的出手機會亦越來越少,宜繼續忍手,或者進取一點在5.3元附近偷步儲點南方恒指反向ETF(7500),甚至在43元以上put一點滙控都是可取策略。
灝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