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好處多。家中設圖書角、電子書、去書局買書,甚至上網訂繪本,都是中產家庭常見的事,但對基層孩子來說卻是遙不可及的事。社企Rolling Books打破貧富對小朋友閱讀造成的隔膜,將圖書帶進社區角落和少數族裔家庭中。疫情反覆令一切停擺、恢復、再停擺,Rolling Books義工去各區少數族裔家庭派發故事書,更安排網上一對一功課輔導及小組故事分享,預計有一百個少數族裔家庭的小朋友受惠。
愛書之人莊國棟(James)是前「阿麥書房」的老闆,一年半前創立社企Rolling Books(滾動的書),就是希望將故事書「滾」到社區小角落,送給最基層的孩子,藉此把閱讀的體驗帶給不同階層和不同族裔的小朋友。
疫情來襲初期,社會停擺,悠長假期裏,大多數小朋友只能呆留在家。James表示,中產家庭還好,父母普遍明白孩子閱讀的重要性,所以一早在家刻意營造圖書角,或安排讓子女多接觸圖書,但基層家庭父母大多忙碌亦難負擔,「這些小朋友資源不足,停課幾個月、圖書館又停開幾個月,他們真的是呆在家中無所事事。」
今年5月疫情稍為緩和時,James就和一群義工出動,把別人捐贈的中英文圖書送到長沙灣海麗邨一群少數族裔的孩子家裏。8月更去到全港多區(包括元朗、天水圍、錦田、土瓜灣、葵涌、油尖旺),將故事書送給少數族裔小朋友。
除了送書,Rolling Books更建立「雲上的童書故事」,以幼稚園高班到小學四年級的少數族裔小朋友為對象,藉着一對一的安排,即由一位義工配搭一位少數族裔學生,通過視像通話,作每周最少30分鐘的交流。交流期間,義工會和小朋友講故事、跟進功課、教授中文,協助他們解決學業問題。另外,又招募一批少數族裔家庭,讓小朋友收看義工在網上分享故事。這種深耕細作的形式,讓渴書的小朋友獲得滿足,James表示,預計有一百個少數族裔家庭受惠。
James解釋,在各類基層家庭當中,少數族裔的小朋友應該算是支援最不足的一群。他們的父母不懂中文,難為子女找到接觸圖書的渠道;當中又有一批申請「酷刑聲請」(香港一種政治庇護)的家庭,那些小朋友甚至連公共圖書館的圖書證也無法申請,連借書回家的機會也沒有。採訪當天,他就和一群義工,再一次來到海麗邨,講故事、派圖書,也順便派發防疫物品。
「當你見到這班小朋友看到圖書的樣子,他們雙眼發光、雀躍歡笑,你就感受到原來他們餓書很久、很久了。」這讓他更相信,貼地的閱讀推廣能為小朋友帶來歡樂、也能把圖書潛藏的力量,盡量發揮。圖書蘊藏的力量,就像派發的防疫包一樣,能帶給小朋友抗逆力。James說,多閱讀可以增加孩子的心靈力量,讓他們內心強大。「一個人要擁有抗逆力,首先自己要變得強大。要自己變得強大,首先要有時間『自我processing』,好好對待自己的情緒、正視自己的感覺。」
他說,閱讀正正是一場又一場的獨處、通過故事來進行一次又一次的自我對話,然後通過和其他朋友分享,把自己對故事的感受重整、表述。「可惜的是,現在很多小朋友都很忙,每天要吸收太多訊息,大腦忙着去process這些資訊,但卻忙到沒有時間process自己。」
Rolling Books除了把圖書「滾」到少數族裔小朋友手上,復課後,亦「滾」到一些小學舉行講座及舞台演出,把繪本《驢仔圖書館》的故事演繹出來。《驢仔圖書館》是一個真人真事的故事。故事發生在動亂不安而且貧窮的哥倫比亞,講述一位愛書的老師,如何堅持把別人的捐書送到偏遠的小村落,讓窮孩子嘗到閱讀的喜悅。
另一本以香港劏房作背景的繪本《神奇小盒子》也是James最愛。「香港本身就是一個很有故事的地方。」他說,他向兒童介紹圖書時,亦喜歡挑選香港出版的書。其中,由樂施會出版的《兩個花旦》恰好能讓小朋友明白種族共融的意義。
出版:樂施會
南亞裔的夏娜和華裔的華華被爸媽安排參加粵劇班。夏娜不諳中文,看不懂曲譜上的中文字;華華則欠缺自信,凡事總是驚驚青青。兩位小朋友互相合作,互相支持,結果跨越了困難,雙雙成為台上耀眼的花旦。這是一個關於友情、平等和共融的故事。
出版:香港中文大學出版社
出海遇險,漂流到一個小島,可是那裏不用貨幣,怎麼辦?只有硬幣,沒有紙幣,出門買東西多麻煩!如果機動遊樂園宣佈玩甚麼都免費,你會去嗎?經濟學並不一定只有高深學問,但一定與生活息息相關。這系列一套六本,以圖畫故事解釋經濟學概念,層層遞進,幫助小朋友學習與生活相關的重要概念。
出版:有為書店
這是一個關於運動和夢想的故事,作者是陳葒校長。一位出身草根、熱愛籃球的中四男生,因教練偏心而無法加入校隊。故事講述他如何屢敗屢戰,並和志同道合的隊友互愛互助,堅持理想,衝破局限。此書曾獲第六屆中文文學獎雙年獎、第十四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十大好書。
RollingBooks fb:RollingBooksHK
採訪:譚暉
攝影:伍慶泉
部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