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國總理巴育昨日避過倒台危機,憲法法院裁定他卸任陸軍總司令後,仍有權使用軍方官邸,不涉利益衝突。這是巴育發動政變上台六年來,第三度獲憲法法院確認他的相位合憲。當地學者批評法院偏袒建制,而在近期憲改街頭抗爭中一直要求巴育辭職的「自由青年運動」,就譏諷巴育「做甚麼都不會有錯!」
「被告的行為不構成利益衝突,沒有直接或間接尋求私利,無違反操守,所以根據憲法,他的總理職位不受影響。」憲法法院駁回在野為泰黨指控巴育身為政務官,卻長期佔用軍官寓所是不當收受利益,但法官認為前陸軍總司令有此特權,亦接納巴育解釋總理府仍在修葺,所以暫居保安較佳的軍方寓所。
權力極大的泰國憲法法院,曾有總理剋星之稱,過去12年曾把三名總理趕下台。不過,該法院對巴育卻是眷顧有加,他在軍政府時兼任總理和全國維持和平與秩序委員會主席,曾被質疑違憲,但法院裁定他合法;去年,在野未來前進黨控告巴育未有向泰王讀完誓詞是違憲,但法院拒絕受理。今年初,該黨反遭法院勒令解散。
憲法法院法官基本由當局委任,向來被視為建制的一部份。清邁大學法律學者彼查辛帕昆曾研究過由2007年至2014年的判決,直言憲法法院「對民選的被告存在明顯敵意」。朱拉隆功大學政治學者提南也指出:「憲法法院自2006年後過度政治化,早已失去公眾的信任」。
泰國自7月爆發全國學運以來,示威者一直要求三大訴求:巴育下台、改革王室、修憲還政於民。為防示威者到場抗議,泰國警方重兵把守法院,記者亦不能入內聽判。當巴育脫罪後,抗爭團體「人民」隨即在首都曼谷北部拉拋路口發起集會。
昨日憲法法院頒下判詞後,也發聲明警告任何人不要胡亂批評裁決,否則將會被起訴藐視法庭,但示威者沒有理會,26歲學生瑞達直指「法院是收到政府高層指示」;被當局以「冒犯王室罪」進行司法追殺的示威領袖巴利亦不諱言,「泰國司法制度已禮崩樂壞」,他相信民眾的怒火會引發更大規模的反政府浪潮。
敗訴的為泰黨則認為此案反映了「公務員使用公帑的規範,並非一視同仁」。
法新社/美聯社/PBS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