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這個抗爭世代最初因反國民洗腦教育而凝聚,黃之鋒和林朗彥本身是中學同學創立學民思潮,黃之鋒邀請張秀賢加入,「宅女」周庭「自投羅網」,黃莉莉亦是見到學民招募義工,即刻填表入會。現為沙田區議員的鍾禮謙指,當年學民孕育出好多人,就算組織最後解散,今天香港民主運動路上仍見到不同「學民仔」的身位。
鍾禮謙較黃之鋒年長兩年,與Ivan則同齡,當年親睹兩人發言永遠一輪嘴,在「核心外圍」已深覺兩人好犀利,「嗰時佢哋已經講,反國教要砌好個論述,學校教論文教論點論據,邊忽有論述㗎?」
另一磨練是內部管理,十多歲中學生對會章、會規逐字雕琢,及後學民有義工不滿頂層成員主宰架構,組織更調節出「check and balance」機制,義工只要收集足夠聯署便可推翻成員決定,「我諗學民孕育出好多人,除咗政治諗法,孕育到一班對程序好執着嘅人,可能有啲人覺得好臃腫,但都係保護緊個機制。」這一代學民仔,現時在香港民主運動上隨處可見,有人搞工會、NGO、傳統政黨,「我𠵱家run議辦都同議助講,有嘢睇唔順眼要話我,精神都係源於學民。」
張秀賢亦指,今屆區議員中,跟他年紀相若一輩「會發現佢或多或少同學民有關係」;他以「白手興家」形容學民的出現,成員沒有人擁深厚背景,最終卻孕育不少人走出屬於個人的政治生涯,坦言非常難得,「做政治工作、政治家,好多本身有背景,甚至係世襲,但學民(嘅人)唔係。」
他分析,90後這輩抗爭世代,由於互聯網興起,加上對國民身份認同下降,在如此「時代背景」下令新舊世代交替,「開始有人會質疑啲被認為好普遍嘅價值,對中港融合提出疑問,搵錢係咪大晒先?學民就係呢個時代價值觀下嘅其中一個產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