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走到2020年末,這一代香港年輕人看不到希望,到法庭聽判刑、追囚車、探監變成他們生活之日常,前路早超越崎嶇級數。張秀賢不諱言,有想過離開政治圈子,「但原來係搣唔甩,諗去做嘅嘢最後都係會有關,本身就係因為有理想,想香港變好先投入。」
他由先行退出到學民解散,之鋒等人後來成立眾志,但最終亦因國安法解散,他說整個過程大家都「一直搵路」,「搵緊有咩路可以行落去,有人提嘅主張好似打開咗啲空間,但家陣政權封晒啦。」雖然如此卻仍未言放棄,「最重要係搵乜心態應對,我哋今日係極度弱勢一方,但要繼續搵空間,守到有轉機;如果政權真係認為管治咁有效就唔使咁壓落嚟;未來會有有條件反撲,模式可能唔同,我哋都要有志氣,繼續去搵多啲身位做嘢。」於是,他更落力希望透過社區工作,尋找不同可能。
黃莉莉亦坦言,自己不是永動機,八年以來總有氣餒、喘息時,傘運後2015年甚至沒參與政治,「好港豬咁每日返工搵錢。」惟無力感把她拖垮卻又把她點醒,「接受唔到自己乜都唔做」,最終明白回不去反國教前日子,卻令她更體會當年學民思潮「立於街頭,走進人群。改變始於足下」信念之意義,只要能一點點地改變他人,便是良事。她說身邊一位好友,便由從未參與示威,到自發參與多次大型遊行,「原來過咗咁多年,人仲係可以改變㗎,我只可以話,堅持,要堅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