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黨媒一年多以來,對本地大學懷恨在心,不停找機會攻擊,對本地大學之世界排名,十分注意,有一次排名回落,都發文唱衰一次,大有抵你死之意味。例如QS於11月27日發佈20/21亞洲大學排名榜……港大由第三降至第四,中大由第10變成第13,文匯報的標題是「沉迷政治抗爭,四大學排名跌,港大跌出三甲,中大十大不入,僱主評價多數退步」。大公報則指「大學排名下跌,正常」。
QS的大學排名,聽一位資深教授所言,似是Popularity contest,本來不必太重視,但不少世俗之見是追求排名,不惜大賣廣告(包括贊助QS),並喜歡以此作比拼,那也沒法子。試看QS的新排名,十大幾乎新加坡、中國包辦,只有馬來亞大學有突破,由第13名升上第九位,十大之中,新加坡佔二即新加坡國立大學、南洋理工大學,中國佔七名,即清華、港大、浙江、復旦、北京、科大、上海交通,只計前25名,香港還有中大(13)、城大(18)、理大(25)上榜。換句話說,香港有8家公立大學,其中5家名列亞洲前25名,香港的大學其實非常爭氣,整個中國內地在2020年有大學生3000萬,高等院校有2852所,學生全世界最多,院校數目全世界排第二,規模比香港大不知多少倍,但只有五家大學名列亞洲十大而已。
不看學生人數和大學數目,看看大學資源,香港大學獲得的政府資助,在亞洲不算多,試以亞洲排名第一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截至2020年3月31日,擁有永續基金(Endowment Fund)64.67億新元(相當約375億港元),全年營運支出15.88億新元(相約92.1億港元),都高於香港任何一家大學。董建華任特首時,在2001/2002財政年度,因顧慮香港有財赤風險,曾削減大學撥款,而同時間新加坡政府增加大學撥款。高等教育是長期事業,新加坡的大學排名高於香港,在董建華時代便埋下伏筆,但本地黨媒政治掛帥,為求攻擊本地大學,不會計及這些事情了。
附帶一提,美國的U.S. News and World Report的最新全世界大學電腦科學系排名,中文大學名列全世界第11名,前10名是(順次序)史丹福、MIT、卡納基梅農、清華、柏克萊、蘇黎世聯邦科技大學、南洋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大學、華盛頓大學(西雅圖)、密之根大學。中大11,牛津12,香港科大22,劍橋35,香港城大36,香港理大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