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華為手機及網絡設備受歐美市場抵制,令小米(1810)有機可乘擴大歐洲市佔率,昨日傳出該公司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10億新股,集資最多約245億元,淨集資幾乎與其2018年上市集資金額相若。另外,小米發行總值66.7億元的7年期零息可換股債券(CB),加上配股共集資最多311億元,所得擬作為拓展業務之用。受配股消息影響,小米昨晚ADR跌5%。
據彭博引述銷售文件披露,小米以先舊後新方式配售達10億新股,相當於擴大後股本近4%,配售價每股介乎23.7至24.5元,較昨日收市折讓介乎6.3%至9.4%。
據悉,小米指集資是用作加強經營資本以拓展業務,投資於主要市場以擴大市場佔有率,用於戰略生態系統投資及其他一般企業用途。為小米安排融資的包括瑞信、高盛、摩根大通及摩根士丹利。
據市場調查機構Gartner公佈,小米今年第三季全球智能手機銷量已經超過蘋果,首次晉身三甲,期內全球銷量首五位中,只有三星和小米錄得按年增長,當中小米按年升35%至4,441萬部,市佔率升3.6個百分點至12.1%。至於被制裁的華為,銷量按年暴跌21.3%至約5,183萬部。
事實上,早前小米在其季度報告亦引述Canalys數據指,小米今年第三季於歐洲的市佔率大增,第三季出貨量按年飆90.7%,在當地市佔率達18.7%,除了連續第二季打入三甲位置,還首次在西歐地區入圍前三名,故此估計集資是用作於當地建立生產線等支出。
耀才證券研究部副經理譚智樂認為,配股將拖低小米股價,「今次配股攤薄效應很大,加上小米利好因素已經反映,亦見到資金正換馬,離開『ATMXJ』,如有利淡消息係雪上加霜,所以小米短期股價有機會穿配售價。如果大股東雷軍減持,股價更加冇運行,大家會擔心小米前景,股價係咪炒過龍」。他補充,小米另以零息發行CB,估計單純用作補充資金,擴大於歐洲的市佔率。
小米發行7年期CB的換股價折讓約42.5%至52.5%,但投資者要待5年後才行使認沽期權。譚智樂稱CB價格吸引,惟要5年後才能行使,機構投資者會將資金分散,不會全購買C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