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我在Facebook做了個小型民調,問道:「如果只有689同777兩個選擇,你會支持邊個做下屆市長?689就畀嬲嬲,777就畀笑笑。」為免有些自以為「事事反對才夠批判思考」的網民留言搗蛋,我嚴厲地加上一句警告:「冇得話兩個都唔支持!兩個都唔支持,你就係搞『港獨』,後果自負!」
你可能問,重拾自信的林鄭想連任,不足為奇,為什麼要拖梁振英落水呢?是咁的:半個月前梁先生受訪,被問及會否有機會再參選,他答:「目前無。」這三個字,可謂含蓄得來又相當白,低調之餘卻非常揚,總之心照不宣。假設有一天龍蝦問老公:「你有無機會去滾呀?」老公會不會答「目前無」呢?哈哈。
我明白,拿兩人比較是不公平的,因為「政績」差距太懸殊。比如說,昨天我看到那位捲入「歷史科試題案」的考評局經理黯然辭職的新聞,就不禁憶起四年前一件往事。2016年六月,依然是梁振英當政,我在一篇專欄文章批評考評局,指他們對2015年通識科試題中「因素」一詞,理解不當。考評局的評核發展部高級經理盧家耀,竟寫了二千字長文回覆,還投稿《蘋果日報》名采版。我不同意這篇回應,但也懶得「筆戰」,相信明理的讀者自有判斷。無論如何,我的批評及考評局回應,都是理性討論。
反觀今年五月,我就DSE歷史試題一事,連寫三篇文章,指名道姓斥責教育局副秘書長陳翠華「詭辯」,陳述理據力勸考評局不該退讓,措詞比2016年激烈得多,輿情也比當年洶湧得多,但教育局和考評局在林鄭的指揮下都「異化」了,莫說寫二千字回應,哪怕是「反對」二字,他們都覺得不必再說。也是昨天看新聞才知道,四年前回應我的那位考評局高級經理盧家耀,已「自願」離任。
歷屆前特首辦不到的事,林鄭只花三年就完成了。根據我的小民調結果,Carrie Lam is the projected winner of the 2022 election,「國家領導人」連一票也沒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