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西洋公約組織(NATO)回應法國總統馬克龍批評已「腦死」的十年展望報告,昨晚出爐。報告指北約必須加強應對中國的軍事冒起,建議把抗華策略列入北約的總體戰略、設機構協調西方對華政策和警惕中國可能威脅西方安全的活動,以及加強與非北約民主國家和亞洲盟友協作抗華。
題為《北約2030》的報告,由十名專家撰寫,長約60頁,共作出138項建議,報告昨天由北約外長會議討論,明年領袖峯會決定採納哪些建議。北約秘書長斯托爾滕貝格(Jens Stoltenberg)前天在預告的記者會,指中國冒起「對我們的安全帶來重大挑戰」,「中國正巨額投資於新武器,從北極到非洲逼近我們,中國跟我們沒有共同價值觀,並威嚇其他國家」。
報告到歐洲時間昨晚才正式公開,但看過報告的外交官披露,報告指俄羅斯未來十年仍是北約主要對手,但有很大篇幅關於中國,指「中國不再是西方希望的良性貿易夥伴,中國是本世紀的崛起強權,北約必須適時改變」,建議北約將中國列入講述聯盟總體戰略的「戰略概念」文件。
北約十年前的上一份「戰略概念」,集中核恐怖主義、網絡罪行等後冷戰年代的不同新挑戰。專家組聯席主席、美國前助理國務卿米歇爾(A. Wess Mitchell)向《紐約時報》表示,當時西方希望跟俄羅斯建立良性關係,文件甚至沒提及中國,但現在「北約必須為與俄中戰略對抗的年代作出適應,地緣政治競爭回歸,有軍事也有政治層面」。
在軍事層面,報告的具體建議包括維持在科技上對中國的優勢、保護電腦網絡和基建、針對中國發展太空武器建立阻嚇力等。報告又建議北約設立諮詢機構,對中國可能威脅西方安全的活動,如間諜刺探、供應鏈、資訊戰和擴充軍力等,作出警醒,並協調西方對華政策。
在政治層面,報告指北約在俄羅斯2014年入侵烏克蘭吞併克里米亞後,確有提升對俄軍事威懾力,對華在政治方面有需要作出類似舉動,包括與像澳洲的非北約民主國家加強聯繫,並加強接觸對中國野心不安的亞洲盟友。報告又指北約有需要整頓成員國的民主風氣,建議要成員國重新緊守公約序言列出的「民主、自由和法治」三大價值,並成立中心培訓成員國官員。
馬克龍去年指美國與歐洲同床異夢,土耳其自把自為出兵敍利亞,北約已「腦死」後,斯托爾滕貝格委任十專家寫改革報告。米歇爾確認他向北約各大使簡介報告時,指「北約的腦功能和肌肉組織仍生氣勃勃」。報告建議北約為加快決策,限制成員國對共同行動行使否決權,並容許北約內「自願同盟」採取行動,又建議成員國外長會議開得更頻密、加強秘書長的國際調停角色、北約與歐盟設立永久性聯繫渠道以加強協調等。
路透社/德新社/美國《紐約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