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售連跌21個月聖誕悲觀 第四波疫情衝擊 逾兩成企業擬本月裁員

零售連跌21個月聖誕悲觀 
第四波疫情衝擊 逾兩成企業擬本月裁員

【本報訊】踏入12月份聖誕旺季,往常熾熱的零售氣氛未見絲毫起色,儘管10月份本港零售貨值按年僅跌8.8%,是去年社會運動以來最小跌幅,惟第四波疫情來襲,零售協會預計,今年聖誕市道或很悲觀,逾兩成企業更表示會在本月開始裁員。

政府昨日公佈,10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臨時估計按年下跌8.8%至274億元,勝市場預期下跌10.3%,惟已連跌21個月,扣除其間價格變動後,10月零售業總銷貨數量臨時估計按年跌9.3%。今年首10個月計,零售業總銷貨價值及總銷貨量臨時估計分別按年下跌27%及28.3%。政府發言人預期,本港第四波疫情廣泛並迅速蔓延,短期內或令零售業的經營環境再度轉差。

藥物化妝品挫四成重災

10月份仍以藥物及化妝品的銷售跌幅最大,按年跌近四成,其次為珠寶首飾及鐘錶,至於與餐飲相關的食品及酒類等銷售的跌幅則較9月份收窄至6.5%;民生貨品則繼續錄得升幅,百貨公司貨品及傢具等則分別升約12%及13%。

香港零售管理協會主席謝邱安儀指出,10月跌幅收窄至單位數,主要因去年受社會運動影響基數較低,以及本地市場較為穩定所致。目前旅遊區如尖沙嘴、銅鑼灣、旺角等零售商生意極不理想,零售商希望政府不論在疫苗、檢測、社交距離等層面上實行果斷措施,令本港疫情盡快重回「零確診」,中港兩地才有機會「通關」帶動遊客生意。但她坦言明年首季「通關」機會不高。

她指出,協會訪問逾20個零售商,涉逾3,200間店舖、4.3萬名員工,當中逾四成公司已採取無薪假措施節省成本,超過兩成更表示,「保就業」計劃完結後將在12月開始裁員,幅度由少於1%至20%不等,更有高達54%會員表示明年首季將關閉店舖。她表示,自第三波起業主已不再減租,加上再出限聚令,她建議政府推出消費券及協助業界建立中港互通網站帶動跨境生意。

旺區吉舖湧現 東主稱難捱

本報記者近日走訪尖沙嘴及銅鑼灣等旅遊區,人流明顯減少,以往人來人往的羅素街,遊客絕迹,商戶叫苦連天,鄰近無論是商廈或是地舖都湧現大量吉舖,以往滿佈藥房的街道,都被口罩商或散貨場取代。

在銅鑼灣一商場經營服裝店的東主何先生表示,今年能打和已很感恩:「今年應該冇錢賺喇,慶幸業主都好體諒,喺租金上給予支援,至少可以支付員工薪金。」該東主預期,若明年首季仍未有好轉,很多商舖都要關閉,「做咗幾十年生意,從未見過市道咁差,自己都預計唔到還會差幾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