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道洪榮傑導演新片《造口人》於LGBT電影節上映已嫌略遲,另加疫情影響,當時電影院只容許比平常低過一半觀眾入場,一票難求,只好透過YouTube觀賞近年至具觀眾緣的年青演員林耀聲演繹我們已離世的老朋友李志超。
認識阿超於自己回港工作初期,他在《號外》當編輯的歲月。到倫敦皇家美術學院念碩士期間及畢業之後,筆者例常飛英探親或歐陸公幹,二人必聚。際此港人循BNO匆忙移居英國,想起阿超發病前後的狀況,不禁追憶倫敦歲月逝水年華;攝影師之路不易為,倫敦巴黎米蘭⋯⋯人才薈萃,縱使皇家學院碩士,拔頭籌?人離鄉賤談何容易?週末二人蒲Heaven,表面還似舊時大癲大肺,幾杯下肚邊笑邊訴苦,眼淚崩盤。
家家有本難念的經,漂泊倫敦何止為求學為藝術成就?李志超祈求轉地域變人生,某程度上居英做英人,將香港前半生改寫。
Fashion Icon Alexa Chung、演員Gemma Chan近年突圍而出,相比過去半世紀;周釆茨、Mr Chow周英華、Jimmy Choo、Alan Yau等等的發跡過程似乎容易多了,英國社會對異族的包容性看似寬宏了,全英唐人人口大概半百萬,半個世紀以來冒出頭的名字十隻手指數不完!
平常友誼交往不易察覺,雖然難比意大利人、西班牙人、荷蘭人般友善,卻比加拿大人、美國人好得多,愈來愈Cosmopolitan的倫敦人親和力近年大躍進;惜骨子裏,難禁千絲萬縷找不出線頭的薄片隔膜。
兩位倫敦甥女是混血兒,他們父親一家人擁有難能可貴的Big Heart,三姐在世受到翁姑小叔小姑親厚,離世前大半年,小姑停薪留職來他們家貼身照顧;甥女們大概幼稚園小學間,某天幽幽問我:同學們都笑我們生有Chinese Eyes⋯⋯
小姐姐不明顯,妹妹卻跟我姐及我同樣,生就一雙吊睛鳳眼,雖然顏色深綠。忘記用了什麼話去解說他們與旁人的同異,只望他們日後成長婚嫁揀選對象為「大多數」人口,雖然政治不正確,寧願他們選擇「大路」,讓下一代名正言順當英人,易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