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情講趣●香港製造 紅極一時 娃媽自學改娃 B女陪我去旅行

港情講趣●香港製造 紅極一時 
娃媽自學改娃 B女陪我去旅行

Blythe公仔(B女),八九十後一輩未擁有過,也一定會見過。千禧年代,B女在香港風頭一時無兩,亞洲地區如泰國、新加坡、台灣、日本,遠至美國也紅極一時,是不少人的童年回憶。近五年,縱使熱潮漸漸冷卻,仍有一班愛好者堅持收藏,甚至專門復修損毀或二手B女,賦予它們新的生命。

「我的B女老過我好多,做得我阿媽。」麻吉是90後「娃媽」,即洋娃娃的媽媽,自小喜歡大頭娃娃的她,小五時看《Yes!》後瞬間愛上Blythe,現在已收藏了近40個B女,並當成女兒般看待,「它們不是藏在櫃內的收藏品,是我會抱着,陪我看電視、去旅行的寶貝。」

Blythe(B女)由美國玩具公司Kenner於1972年生產,當時為香港製造,可惜銷情不好,一年後已停產。直到2000年,一直有玩B女的紐約製作人Gina Garan推出攝影集《This is Blythe》,書中B女以不同造型穿搭到世界各地拍照,引來日籍設計師Junko Wong注意,2001年為B女全新造型,成功起死回生,風行亞洲。雖然索價逾千元一隻,不是人人能負擔,卻仍成為千禧年代年輕人的潮流。近五年,香港市場已接近沒落,發售B女和B女配件的店舖相繼倒閉,或轉型只做網上生意。

麻吉直言不少人因為跟風而玩B女,潮流過後卻變得冷淡,甚至會捨棄娃娃。最令她沮喪的是,近年有人將B女跟詭娃安娜貝爾(Annabelle)和古曼童扯上關係,「有人會跟我說:『收好你的娃娃,免得它晚上來找我!』其實它是一隻很貴的娃娃,如果它懂走路,我一定會鎖好家中的門窗。當刻聽到其實心中會不舒服,你可以不喜歡它,但我覺得可以顧一下別人的心情。」

花五位數字 為愛女裝身

正式玩B女只有五年多,麻吉坦言自己遲起步,「小時候覺得很貴,不可能要求家人買,長大有能力做兼職,用第一筆工資買來獎勵自己。」以往她會儲B女雜誌、書籍和相集望梅止渴,長大後儲錢買經典款式彌補童年缺失,「我相信每個人從小到大有些東西無法割捨,有種《Toy Story》的感覺,覺得很溫暖很開心,這種心情不會隨時間改變。」每個月麻吉會儲下一部份收入買B女或為它裝身,至今已花了超過五位數字,B女甚至比自己穿得還要好,「有些娃娃衣服要一千元一件!」

麻吉特別鍾情舊款B女,當中不少已易手多次,買回來甩皮甩骨,「我有一隻KB(Kenner Blythe),可以說是B女祖先,尤其它是香港製造的,對作為香港人的我意義很大。不過越老的娃娃越難保養,買回來後要復修,例如我這一隻頭皮鬆掉、頭髮長度不一、塑膠已老化發黃。」麻吉為打理B女,自習修理娃娃一年,學習雕刻、打磨及化妝,娃娃界內俗稱「改娃」,目前她每次收費$500至$1,200不等。比較有名氣的人,改裝出來的B女手工精細,索價六位數字,她說:「它不只是玩具,更是一個設計、一個藝術品。」

有娃媽會找麻吉幫忙修理,很多也有故事,「有娃媽曾焦急地找我修理陪伴她超過10年的B女,我很小心處理,因為知道一定是她的心頭肉。」原來那個B女是小時候由哥哥所送,哥哥卻突然患重病,娃媽怕B女成為哥哥送的最後一份禮物,一直珍而重之,幸好後來收到消息哥哥身體好轉。

曾被評不務正業 見證自己成長

以往家人都會覺得麻吉不務正業,終日埋首在改造娃娃上,現在漸漸有點成績,為不少B女延續生命,令她覺得更需要堅持下去。「如果現在回看當初,我成長了,以往我是很容易放棄的人,終於有一門手藝我從來沒有放棄,我也可以很自豪跟家人說,我是可以堅持的人。」

麻吉帶第一隻B女肥餅周遊列國,去過韓國、日本、歐洲、台灣等地。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麻吉現在儲了近四十個B女,它們有專屬的娃娃屋。

第一代Blythe 1972年面世,由玩具公司Kenner生產,故有Kenner Blythe(KB)之稱。

為了做出獨特的B女,麻吉花了一年研究雕刻和化妝。

麻吉自小五就喜歡B女,當年沒有錢買,只好買雜誌、書籍和相集望梅止渴。

每逢娃聚,大家都會帶來自己獨一無二的娃娃合照,場面十分熱鬧。

麻吉因為B女認識了好友Vivian(右),兩人不時帶自己的娃娃外出拍照。

麻吉會幫娃媽修復老化、發黃的B女,為它們延續生命。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記者:黃曉婷

攝影:伍慶泉、潘志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