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引述《蘋果》的報道:「近日傳出滙豐讓步採用分層定額收取電子直接付款授權(eDDA)費用......滙豐將會向虛銀收取200元手續費用,近日有傳提出0%至2%的分層定額收費,惟虛銀業界仍未收貨。」
這是傳統銀行和虛擬銀行之間的角力,是B2B之間的矛盾。虛銀的世界是這樣的:由於虛銀沒有實體點,所以一般客戶要轉錢入虛銀,都必先要過傳統銀行。例如我要入1,000萬去某虛銀戶口,我先要把錢調動至某傳統戶口,再轉數去虛銀戶口,而最方便由傳統銀行轉數去虛銀的方法,就是上面提到的eDDA。
傳統銀行和虛銀在某些業務是競爭關係,例如貸款和定存等,傳統銀行不是傻子,他們才不會眼白白看著客戶把錢由自己的口袋提走,所以他們設了另類方式收「保護費」,那就是每次eDDA轉數都要收錢。以前是想收2%,虛銀業界反對,現在就膠着狀態,有意分層收費。
我有幾個觀察和提問。比較複雜的是分層定價收費是不是有違犯競爭法之嫌?這要從A Director和R Bork的理論找答案了。香港的競爭法遠不及美國成熟,也不知他們的出手的模式是怎樣,這是很有趣學術問題。這也要看金管局和政府對虛銀發展有多大的決心,如果滙豐成功了,其他傳統銀行爭跟風,那麼虛銀這個產業就可以正式玩完。
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