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危機】伊朗「核計劃之父」法赫里扎德(Mohsen Fakhrizadeh)中伏身亡三日後,昨天落葬。德黑蘭早將矛頭指向宿敵以色列,有輿論甚至主張要以色列血債血償,惟官方在嚴辭痛批之餘,無迹象顯示短期內有軍事行動報復,但已決定中止國際監察核設施作回應。分析認為未來兩年伊朗核威脅將升級。
「殉國」的法赫里扎德,昨天風光大葬。儀式在德黑蘭國防部內一處露天場地舉行。由國家電視台播出的畫面,可見棺木有伊朗國旗覆蓋,但在防疫措施下,只有幾十人出席,除了親人外,全是軍政猛人,包括國防部長哈塔米、革命衞隊司令薩拉米、革命衞隊特種部隊聖城旅指揮官卡尼、民間核計劃負責人薩赫與情報部長阿拉維。
國防部長哈塔米在親吻棺木後講話,矢言會為法赫里扎德報仇,形容他的死亡「令伊朗人民更團結、更堅定」,「任何罪行、恐怖主義行為和愚蠢的舉動,伊朗人民都必會作出回應。」他並警告那些未有譴責襲擊事件的國家「終有一日要付出代價」。
哈塔米重申,法赫里扎德的工作會繼續下去、會「更迅速更大力」地進行,同時痛批美國的核武庫,以及以色列長期以來被認為暗中持有的原子彈,是「對人類的最大威脅」。法赫里扎德其後在德黑蘭北面一間清真寺的墓園入土。
德黑蘭在法赫里扎德遇害後迅速認定以色列是幕後黑手,但以色列情報部部長科恩昨天接受訪問,堅稱不知兇徒身份,惟表明不會為法赫里扎德遇害「掉一滴眼淚」。被問到伊朗可能作出報復,科恩強調「我們的地區情報能力高超,對(襲擊)會有充份準備」。
伊朗極度保守的強硬派報章《世界報》前日刊出評論文章,呼籲在查明以色列罪責後作出嚴懲,重擊以色列第三大城市海法(Haifa),要「摧毀基建和造成大量人命傷亡」。該報的總編輯是由伊朗最高領袖哈梅內伊直接任命。
雖然連日來伊朗由最高領袖、總統到政府、軍方領袖都先後吐出要嚴懲幕後黑手的強硬言論,但德黑蘭深知向以色列出擊是有重大的軍政困難,包括影響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意欲修復美伊雙邊關係的打算。伊朗政府發言人前日就明言要維持外交關係,否則就是墮入敵人「圈套」。
在負責為國家大方針出謀獻策的確定國家利益委員會主席,提出撕毀伊朗核協議的主張後,伊朗議會前日一致通過,中止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 監察伊朗核設施的安排,令核協議名存實亡。
議會亦通過要求民用核計劃生產至少120公斤濃度20%的濃縮鈾,儘管距離濃度90%的武器級仍有一段距離,但比起目前提煉的4.5%大幅提高濃度,達到低濃度濃縮鈾標準的上限。有專家估計,伊朗可於9個月內進行核試,兩年內裝上彈道導彈,到時國際社會難以將伊朗核活動煞停。
美聯社/路透社/法新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