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會帶走熊貓嗎? - 曾志豪

基辛格會帶走熊貓嗎? - 曾志豪

中國老朋友基辛格被炒,有人以為這是華府大清洗,終於把「熊貓派」趕離白宮,未來對華政策肯定更強硬。但別忘記,炒基辛格的是特朗普政府,而這個政府如果用紙面帳目計算,就兩個月左右的時限;特朗普炒掉熊貓派基辛格,不代表拜登政府便會變得對華強硬,說不定,熊貓就在你身邊。

當我們說基辛格是熊貓派的時候,或許要有共識﹕何為熊貓?

個個都說自己對華強硬,個個都說自己重視人權議題,個個都說北京日子難過,事實又是如何?

侵侵和登登最大分別,便是侵侵是所謂的「單邊主義」,被指是獨斷獨行、不斷退群、單打獨鬥。登登一直批評侵侵的做法是削弱美國自身的影響力,所以他主張要恢復多邊主義,廣結盟友,共同應對北京。

但多邊主義的重點就是要溝通聯絡各個盟友,醞釀共識;但人多口雜,意見不一,究竟能否快速達成「圍堵」的策略?

而單邊主義又是否真的削減了威力?看看特朗普之前為了對付華為,單方面宣布不採用華為5G,並且向盟友施壓,希望英澳等國都跟隨。特朗普對付華為的時候,沒有「等埋盟友」,沒有先和同盟國形成共識,沒有「全部盟友宣布停用華為」。但結果,美國自己行頭,慢慢的,英國澳洲都跟隨步伐。兩相比較,「等埋盟友」可能有排等不到共識,反而用霸權的美國做前鋒先行,效果不俗。

另一個重要定位,便是美國如何看待中國?特朗普團隊,不論是副總統彭斯、國務卿蓬佩奧、白宮貿易顧問納瓦羅,都有清晰的對華定位,而且都是相當負面,充滿不信任,甚至不時探討「中美開戰」的可能。基辛格這一派則早早劃下紅線,要求美國保證在任何情況下中美衝突都不會演變為軍事衝突,等於要美國一早亮出底牌,不會動武,即使發生再惡劣的事情。而基辛格自稱很熟悉拜登的外交政策,方向正確。所以,基辛格走了,但白宮日後可能還是有熊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