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專題:病毒基因指揮護體 武肺疫苗極速應市

國際專題:病毒基因指揮護體 
武肺疫苗極速應市

武漢肺炎大流行近一年,全球疫情仍未受控,各國競相研發疫苗,務求讓民眾盡快回復正常生活。目前,在臨床測試中領跑的藥廠輝瑞(Pfizer)和莫德納(Moderna),兩款疫苗的保護率分別達95%及94.5%。兩家美國公司能短時間內交出成績,全因破天荒採用了「信使核糖核酸」(mRNA)技術。

如無意外,輝瑞夥拍德國生物科技公司BioNTech的BNT162b2及莫德納的mRNA-1273,將是首批獲得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FDA)緊急批准的武肺疫苗,也是mRNA橫空出世60年後,第一批運用這種技術的革命性疫苗。跟過去常用的滅活疫苗技術相比,mRNA毋須使用病毒載體重組,能大幅縮短研製周期和成本。

傳統疫苗主要利用雞蛋複製大量病毒,再進行純化去毒性,接種這些無害的「病毒」令人體免疫系統產生抗體,好處是技術成熟,但缺點是費時,例如研製一款流感疫苗便得花上八年,乙肝疫苗更要耗上18年。另外,傳統疫苗需要大型生物反應器,建立全新生產設施便可能要7億美元(54.6億港元)。

■實驗室技術員在疫苗研究整理血液樣本。

科學原理探索30年

疫症不斷蔓延,疫苗生產速度決定命運,mRNA避免了繁複製程,只需病毒遺傳基因密碼,指示人體細胞產生讓武肺入侵人體的蛋白質,再刺激免疫系統產生抗體。美國免疫學家魏斯曼(Drew Weissman)指mRNA疫苗「唯一要做的是找出(抗原)基因序列」。

莫德納由基因排序到首次為志願人士接種,只花了63天。mRNA疫苗除了夠快,生產投資還非常便宜,英國倫敦帝國學院的研究員基斯推算,投資2,000萬美元(1.56億港元)興建一座配備五公升級小型生物反應器的生產設施,便能每年製造數十億劑的mRNA疫苗,成本效益絕非傳統疫苗可比。

可是mRNA並非一蹴而就,科學家早在1961年發現其原理,探索了將近30年,匈牙利生化學家卡里科(Katalin Karikó)才於1990年展開動物試驗,但起初並不順利,mRNA疫苗在老鼠體內極不穩定,容易引發炎症反應,部份更在實驗期間死亡。直至2005年,卡里科和魏斯曼才找到修改合成核糖核酸的秘訣,克服了免疫系統運作過熱的難題。

■疫苗研究中心有告示招募健康人士參加測試。

去年上市升逾7倍

不過,往後十多年,科學界對mRNA疫苗仍抱懷疑態度,卡里科還是鍥而不捨,懶理別人笑她太瘋癲,「大學同僚上一次嘲諷我,是七年前我加盟BioNTech,那時候他們知道這家公司連網址都沒有」。結果30年寒窗無人問,一疫成名天下,卡里科現已貴為BioNTech的高級副總裁。

BioNTech剛於去年10月疫情爆發前在美國掛牌,招股價僅為15美元(117港元),上月初股價一度衝破110美元(858港元),目前市值逾250億美元(1,950億港元),反映了市場對mRNA的信心,卡里科指有了武肺疫苗的珠玉在前,相信mRNA疫苗下一步可劍指流感,甚至難度更大的癌症。BioNTech還跟微軟創辦人蓋茨夫婦的慈善基金合作,研究愛滋病疫苗。

法新社/ 路透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