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金管局發功促本港成立多於1間個人信貸資料庫(CRA)的計劃又遇阻滯,消息透露,負責推動的銀行公會,原訂上月邀請有興趣的營運商入標,現需延至明年首季;主因是當局採取由香港銀行同業結算有限公司(HKICL)作中介平台管理數據的模式,平台建造複雜、成本高達1億元,每年經營及維修費近二三千萬元,有銀行對攤分有異議。
有大行認為,相較現時環聯獨家經營雖存風險,但每宗信貸查閱成本僅數十元,而新平台成本將攤分過多,亦質疑本港市場細,一旦引入競爭,有否足夠商業價值支持。因財務細則及框架準備未落實,銀公未能發出邀約入標建議書(RFP),但業界估計多於1間CRA的發展方向不會變。銀公發言人稱,工作小組正就引入CRA競爭,與金管局及顧問公司積極研究,細節仍商討中未有定案。
HKICL由金管局及銀公各佔五成權益,對於金管局會否分擔平台費用,發言人回覆,平台的構建及營運成本,原則上應採納「用者自付」安排,HKICL具相關經驗作中介平台是合適選項;就本港引入多於1間CRA,該局一直跟業界商討,正與銀公、存款公司公會、持牌放債人公會及第三方顧問等釐清細節,當準備就緒後將進行招標;發言人又首次提到,待完成開發及測試後,預期新系統將於2022年底投入服務。
立法會金融界議員陳振英回應本報查詢證實,因銀行之間對成本攤分未達共識,招標程序延後一季至明年首季。他相信本港最終會有2至3間營運商,在符合商業原則下運作。對外界指引入競爭與環聯母公司屬美資的政治考慮有關,他強調「無政治考慮」,日後平台共享的數據及伺服器,「儲存地喺香港都係大家共識」。
市傳有興趣入標的機構,除環聯外,還有諾華誠信及平保(2318)旗下金融壹賬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