異化是指原先狀態,因出現突變因素,轉化至與本質有明顯差異,甚至有矛盾和衝突的新狀態。
林鄭月娥及一批特區官員,在殖民地時代已加入政府成為政務官,受殖民地管治模式培訓。因受這模式局限,是一群視野狹窄,拘泥於規條、慣例、程序,缺乏彈性、遠離群眾、自視甚高的精英技術官僚。但他們過去怎也會盡量接受權力制約、公眾問責、公平程序、依據全面事實做判斷、聆聽多方面意見包括反對意見、尊重公民自由表達的權利等良好管治的基本原則。
進入《國安法》新時代前後,林鄭及這些特區官員出現了異化。到現在,他們的思考模式及所用語言,與中共官員已分別不大,再難看到他們展現英式訓練培育出的價值、信念及氣質。
這異化是如何發生呢?不少研究嘗試探討這種人的心理狀態。對這群香港本土成長的特區官僚,或許有人會對他們施捨一絲同情,因在入職時,沒想過一天會夾在兩種強大政治力量之間的激烈爭持,須在二者中選其一。
他們想不到港人爭取民主的決心,由2003年開始變得越來越強。一波比一波激烈的社會行動,特區政府完全無力回應。他們也想不到中共由一開始就無意讓香港有真正普選,當中共決定要徹底封殺港人的民主訴求時,這些官員夾在中間,已沒辦法騎牆,必須靠邊站,這就是導致異化的突變因素。
第一種心理狀態是沒有人會繼續去做一些他認為是邪惡的事,必須為自己找一個理由去相信自己的選擇是正確的。當他選擇留低而不是離開,就只能照單全收中共的那套政治論述。所謂西方國家處心積慮不讓中國變得強大,故正用盡方法阻止中國崛起;香港的民主抗爭是一些被西方國家操控的投機分子,挑撥、誤導香港人,尤其是年輕一代,來挑戰國家主權;香港的未來只能在於配合中國大陸的發展,任何阻礙國家發展及香港與大陸融合,都是缺乏全局視野的自私或無知行為。
因此,他們深信抗爭者不是政治投機者就是被人煽動的無知者。受千夫所指,他們更要反駁所有人,證明自己才是正確。林鄭及特區官員的異化,正是為了執行這套新的政治論述,甘願背棄過去一直秉持的價值和信念。
要留低,這是躲不掉的變化。但為何沒有人在關鍵時刻「跳船」以保存自己一直所抱持的信念呢?導致大部份官員選擇留低是第二種心理狀態,就是戀棧於享有權力的快感。權力不單使人腐化,更是一種使人上癮的毒品。
這些官員大學畢業後就加入政府,在非民主政治體制下,掌握越來越大的權力,卻不用向公眾問責。在權力與信念之間,權力的吸引力肯定大得多。只要能信念調校一下,就可魚與熊掌兼得,何樂而不為?
結合上一種心理狀態,他們相信只有自己才懂得怎樣善用權力去為大眾謀福祉,所做的絕不是為私利。即使其他人反對,那只是這些人不明白甚麼才是真正對香港好。異化後,他們使自己從心底裏相信,那套來自新主子的新政治信念,即使與之前所相信的一套有出入,才是真正正義的。這樣做就可令轉化歷程順暢,心理可維持在「正常」狀態。
但林鄭及一眾特區官員,還需另一心理狀態以保持「正常」,他們都需要對方。他們自然知道自己已背離了大部份港人,也不會得到中共完全信任,陷在兩難之間。能明白自己的,只餘下他們這一群都選擇了留低的人,故形成一個異化的共同體。他們只能相互靠攏去捱過一個個風浪,走在一起,進一步強化他們認為留下的選擇是正確,令他們異化得更徹底。
不知道這異化過程離事實有多遠,但一點可肯定,林鄭及這些特區官員是香港的悲哀。
戴耀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