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金馬獎周前圓滿結束,最振奮人心莫過於郭臻導演的《夜更》勇奪最佳短片之殊榮。事後台灣媒體消息,今屆短片競爭劇烈,五套參賽電影各有千秋,最後《夜更》以9分對8分,險勝李宜珊導演的《手事業》。
郭臻之前最為人熟悉的作品為《浮瓜》(收錄在電影《十年》之中)。2015年的《十年》由五條短片組成,放映後成了社會焦點。郭臻說,《浮瓜》其實是誤打誤撞出來,當初荒謬的構思,忽然變成了今天社會寫實一面,這是香港之悲哀。郭臻開始處理此劇本時,已定位這是虛構的未來故事,故以黑白拍攝,增加荒誕效果。《浮瓜》原是喜劇,但今天香港觀眾看了不笑,倒想大哭。這點亦是導演意料之外。
除了《浮瓜》之外,讀者亦可在網上找到免費資源,看郭臻過去的一些短片。筆者推薦《一天》、《媽媽離家上班去》及《流放地》。《一天》及《媽媽離家上班去》雖為學生作品,卻大放異彩,並曾於多個影展中獲獎。
《一天》是郭臻第一套導演的短片,描述社會底層一名老婆婆一天的生活,故事簡單但有年輕創作人的純真及傷感,影片感人充滿暖意。《媽媽離家上班去》則以菲傭母子關係為題材,導演技巧出色。
《流放地》講述印度籍貨車司機,因車禍賠償落入困窘的處境,為一千元而奔波一整天。影片探討異鄉人在香港生活,身份認同問題。《流放地》2013年獲台灣金馬獎最佳劇情短片提名。
去年反送中運動,催生了《夜更》一片。電影講述一的士佬在運動期間,一夜中遇到各色人等,其心路歴程之改變。此片特色,是在天時地利情況下,拍攝演員在的士內演出的同時,鏡頭亦捕捉到的士外,民眾抗爭黑警橫行的真實畫面,巧妙地結合了現實世界及戲劇演出。
《夜更》分別獲台灣南方影展及金馬獎最佳短片之殊榮。郭臻在金馬獎得獎後之感言,擲地有聲,在此不贅。他在個人面書所寫的,亦謙虛踏實,發人深省,充滿鼓勵性。
佢係咁寫的:「前幾日同另一夥伴傾開。佢覺得部片,其實係人人都可以做到嘅事。的確係咁。要自我評價嘅話,我覺得OK啦。好多嘢人人都諗到;不過你冇做,佢有做,咁嗟。又係拋磚引玉(算唔算煽動公眾拍戲?)。所以,一眾高人,往後請多多發揮。」
《夜更》目前在果燃台播放,大家千奇咪走寶。
撰文:區紹熙
本欄逢周二刊出
超級戲迷,嬉笑怒罵品評新片。漫步影壇細說從頭。著有《港產片真巴閉》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