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鄭月娥接受電視訪問時說,因為美國的制裁,導致中斷了銀行服務,每次出糧都會拿現金,所以家裏有大叠鈔票。
家中有大叠的現金,這句話特別豐富想像力。如此「豪景」,在不同人腦中紛紛出現,俱金光閃耀。什麼制裁不制裁都是小事,最要緊就是家中叠水,有大叠大叠的現鈔鎮宅,實惠得要命。每次外出,順手抽一叠,等到購物買單的時候,一張張大鈔數出來,論氣勢,視覺效果要比拿張信用卡簽賬強了何止百倍。以往幾十年公務員生涯,怎會想過竟有如此豪氣的一天,若無特朗普這個壞傢伙,還不知道出手可有這樣的氣派。真是塞翁失馬,焉知非福?
一九七九年我父親賣家當籌錢來香港,家中一架曬相片的放大機被上海一個有錢人看中。這個有錢人剛剛拿回了在「文革」抄家被抄走的一部分財產,光是現金就有二十六萬,二十六萬人民幣在當時是天文數字,頓時遠近馳名,連他姓甚名誰都不知道,只管叫他「二十六萬」。
那天我們兩父子扛了那架放大機上門,「二十六萬」見了十分滿意,問我爸要多少錢,我爸一大口咬下去說三百元,也不還價,立即成交。「二十六萬」轉身拉開抽屜,裏面一叠叠堆滿鈔票——當時中國人還不大會用銀行,錢都放在家裏——那時人民幣最大面額是十元,三百元有三十張,捏在手裏也非常「叠水」。
那是我唯一一次見過在人家裏有大叠現鈔,印象深刻,歷久常新。想不到四十多年後,如此懷舊的場面竟出現在香港特首家裏,且每月數十萬加叠,隆隆然簡直像看卡通片,有趣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