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美學 - 楊靜

虛擬美學 - 楊靜

越來越多人相信以後我們會生活在VR世界裏,那世界光怪陸離又豐富無比。真要動手做這方面的工作會發現,拍攝這題材的大導演們有點騙人,虛擬世界的一花一草也要勤懇搭建,自然可以靠算法、靠AI系統搭建,但未免千篇一律。

不信你可以去各大素材庫網站一遊。最近我想找些東亞80年代風格的家具和日用品素材,英文網站上自然是歐美質感的素材比較多(比如雙開門的電冰箱還有滾筒式洗衣機),接近我們想要的大概是各種標籤為「USSR」的蘇聯美學產品,不過也是生活用品少,工業和軍事元素多,搭檔找了一天說,應該也是類似《STALKER》、《使命召喚》冷戰部分遊戲的流行,使得市場有了這種需求。而中文的素材庫,家具不是走古風RPG的明清家具,就是各種高大上「歐洲田園」、「北歐式冷淡」的素材——可能是房地產公司需要。

之前中文3A遊戲《黑悟空》引發很多遊戲迷發問:為什麼《黑悟空》看起來更像歐美美學,其中一個回答可能是產業鏈很多原材料確實還是倚重歐美(主要是北美)和日本的工具,大到遊戲引擎、動畫引擎,小到剛說的這些素材。

說到遊戲,其實最近這些年多了很多程序生產遊戲。譬如《無人深空》就通過程序生產了18,446,744,073,709,551,616個宇宙,令人歎為觀止。但遊戲本身卻因畫面和玩法的高重複性被玩家詬病,遊戲宣傳中看到的多姿多彩的星球生態並沒有能夠兌現,取而代之的是層出不窮的bug和不斷重複的元素。

相比目前還是現實世界更有想像力——這是否出乎你意料呢?

電郵:[email protected]

逢星期日、一刊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