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子煙民染疫風險高五倍 需落重藥治療

電子煙民染疫風險高五倍 需落重藥治療

【本報訊】立法會審議禁止電子煙草案的委員會去年決定停止工作後,形形色色的電子煙繼續在市面上流行。香港胸肺基金會、香港胸肺學會及美國胸肺學院(港澳分會)近日一項調查發現,近6%受訪青年曾吸食電子煙,21%人誤解電子煙對身體造成的傷害較傳統煙低。

■現時沒有法律監管電子煙,青年更容易接觸。

21%青年以為較傳統煙健康

另外,在武肺疫情下,吸煙者需要經常脫下口罩和接觸面部,美國有研究發現,吸食電子煙者的感染風險較非吸煙者高出五倍,一旦感染亦較難斷症,最終需要使用較重份量的類固醇和更長的時間治療。

香港胸肺學會會長林志良表示,三個學會今年6至9月就電子煙以問卷訪問311名本港中小學生及大專生,發現21%青年以為電子煙對身體的危害較傳統煙低,14%人不知道吸食電子煙有機會導致急性呼吸衰竭,6%受訪者表示曾吸食電子煙,多數人表示吸食原因是因為喜歡電子煙有不同口味和選擇多元化。

林志良表示,現時沒有法律監管電子煙,對相關產品沒有戒心的青少年容易接觸,最終上癮便太遲。

香港胸肺基金會主席陳偉文醫生指,根據美國史丹福大學研究,分析4,351名13至24歲青少年,發現吸食電子煙的年輕人,感染武漢肺炎病毒的風險較不吸食者高出五倍;同時吸食傳統煙和電子煙者風險更高七倍,原因主要與吸煙難戴口罩、煙民經常接觸口部、面部等有關。另外因吸食電子煙產生的病徵如發燒、咳嗽和氣喘等與武漢肺炎相若,導致斷症較難,住院亦可能需要使用較高劑量類固醇和較長時間治療。

各學會希望政府加強教育青少年和立法規管,全面禁止電子煙相關煙草產品,以免大眾上癮後再戒煙為時已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