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帶風向】武漢肺炎疫情爆發即將踏入一年之際,有中國科學家在未經同行評審的論文指出,在研究來自17個國家和地區提供的病毒株後,追查到武肺病毒可能在去年夏天最早於印度或孟加拉爆發,早於去年底出現全球首宗病例的湖北武漢,但有外國專家質疑上述結論。另外,對於中國有輿論指病毒在武漢被發現前已經在國外存在,世衞組織流行病學專家瑞安(Michael Ryan)直指有關說法為「高度揣測」。
英國權威醫學雜誌《刺針》(Lancet)的預印本平台網站,日前發表了題為〈Sars-CoV-2在人類宿主中的早期秘密傳播和進化〉的論文。論文的第一作者為中國科學院神經科學研究所Shen Libing。研究團隊棄用傳統的追蹤冠狀病毒株源頭「譜系分析」,即蝙蝠是新冠病毒譜系的主要載體,改為單純計算每個病毒株基因突變的次數,聲稱「只要找到突變最少的樣本,就應該可能追溯到病毒起源」。
論文稱,團隊發現一些病毒株較最先從武漢採集的有着更少的突變,因此作出結論:「武漢不會是新冠病毒出現人傳人的第一個地方。」作者指從四個大洲八個國家發現最少基因變異的病毒株,分別是澳洲、希臘、意大利、捷克、俄羅斯、美國、印度和孟加拉,並指首宗爆發應該為有着最大「基因多樣性」的地區,故此推斷南亞的印度和孟加拉可能是全球最先出現新冠病毒的地區。他們又指極端天氣促進了疫情傳播,印度在去年5月經歷了有紀錄以來第二長的熱浪,導致人畜被迫共用飲用水源,也許增加了病毒由動物傳人的機會。
不過,上述論文並未經過學術同行審查。英國格拉斯哥大學教授羅伯遜向《每日郵報》稱,文章「非常有缺陷」,指撰寫論文的人判別「變異最少」的病毒基因排序,是固有地偏誤。法廣網文章分析,中國官方輿論近日正在加緊營造病毒雖然在中國爆發,但病源可能在外國的說法。官媒以往曾引用了意大利國家癌症研究所發表的論文稱,去年10月在意大利的癌症患者樣本中發現了新冠肺炎抗體,近期又多次指已經在許多進口的冷凍食品或其包裝中檢測到了新冠病毒的痕跡。不過,倫敦大學學院的遺傳學家巴盧克斯對路透社說:「一個強有力的證據是,迄今我們所知道的最接近SARS-CoV-2的病毒是在中國的蝙蝠中傳播。隨着時間的推移,源頭仍有可能在東亞,最有可能是中國,然後傳播到世界的其他地方。」
世衞組織突發衞生事件規劃執行主任瑞安周五在網上記者會上表示,若世衞說新冠病毒不是首先出現在中國,那將是「高度揣測性」(highly speculative)的說法。他重申世衞打算派出研究人員,到疫情最早的爆發地武漢華南海鮮批發市場調查病毒源頭。
路透社/法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