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灣區風情】未富先老也是黨勝利 - 程凱

【灣區風情】未富先老也是黨勝利 - 程凱

阿Q精神是魯迅對中國人特質最精準描繪,在迷信某黨後,這種陋習更有放大百倍千倍效果。例如港特區首長對社會撕裂的阿Q回應,已完全無視自己的專橫跋扈,百萬人上街反對仍硬推《逃犯條例》修訂,又縱容警暴令香港陷萬劫不復地步;她卻阿Q地稱撕裂源於港獨和港人尋求外國制裁,置身事外。對自己與恐怖分子並列的侵犯人權罪行,卻推說這是為黨國犧牲的光榮;被金融制裁就話自己家中藏有大量現金,阿Q精神發揮得淋漓盡致!

魯迅對中國人的痛陳已有百年,但社會仍沒進步,黨人繼續樂此不疲的自欺欺人;前一期專欄才講過,中國出生人口正陷入大饑荒時期的低水平,國家尚未發達就步入人口老化階段,六年後中國勢現人口負增長。

可是,今天卻驚見大陸經濟學家阿Q地說「老齡化不是危機,是社會進步的大趨勢」,還找來一堆數據指,法國花了115年才步入老齡社會,美國花了65年,德國是45年,而中國只與日本相若花了25年,社會發展速度更勝歐美;而老齡社會應改稱長壽時代,中國加入長壽時代是社會進步,理應可喜可賀。

這位經濟學家名為李鐵,自稱「獨立」但曾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他辯稱中國為何未富先老,全因黨提升了國家的公共衞生和健康事業水平,惠及全民。雖然人均收入未達發達國水平,但中國人壽命已達發達水平,反映社會進步云云。阿Q經濟學家還將應對人口老化的對策,包裝得像新經濟般發展潛力無限,例如建立老人村,說成專為老齡人口開發的房地產業;老人被迫告老還鄉,以減輕城市壓力,卻說成老人渴望遠離石屎森林,鄉村健康產業絕對大有可為。

原來人口老化在黨的領導下絕不可怕,全國6億人月入1,000元,也可發展出銀髮商機,甚至老人高消費市場。李鐵似乎深信中國人命跟他名字一樣,像鐵一般的硬,工作至80歲以上也不成問題。當然,看看國家主席習總如今67歲,仍繼續日理萬機,連任多兩三屆也不成問題吧!

程凱

fb.com/chengkaibayare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