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赫里扎德有「伊朗核武之父」之稱,外界指他的地位等同今年初被殺的伊朗二號人物、革命衞隊指揮官蘇萊曼尼,在以色列情報部門的暗殺名單上一直高踞榜首。
他跟蘇萊曼尼一樣,在1979年伊斯蘭革命時應未夠20歲。革命後他加入伊斯蘭革命衞隊,成為帶領核武研發的核心角色。據稱他曾擔任與軍方關係密切的「物理研究中心」主任,有份草擬研發計劃和創立伊朗第一個濃縮鈾工廠。
伊朗一直不同意讓國際原子能機構(IAEA)的調查員向他問話,聲稱他只是德黑蘭一間大學的物理系教授。不過美國中情局於2007年的調查就發現,其學者身份只是掩飾。翌年,他被美國政府加入制裁名單,資產被凍結。
同年,IAEA首席檢察官揭發他有份參與伊朗110計劃和111計劃。有關計劃主要為了解決炸彈設計上的問題,如設計細小得可裝在導彈上的彈頭,並能抵禦再次進入大氣層的衝擊。
以色列前年初亦取得伊朗核武密件,揭發法赫里扎德是負責領導「阿馬德計劃」(Project Amad)的首席科學家,同時領導伊朗國防部轄下的「防衞研究及創新組織」(SPND)。根據IAEA,該計劃於1989年創立,研究建造核彈,於2003年結束。總理內坦亞胡指SPND不少主要成員有參與「阿馬德計劃」,又指伊朗表面上結束該計劃,實質上以另一計劃秘密繼續有關研究。
英國廣播公司/中央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