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憑着獨特臭味,加上既酸且辣的味道風靡全國,近年在內地爆紅的廣西柳州螺螄粉,從路邊攤一路發展到百億產業,更被網民評選為中國對外輸出「新四大文化」之首。螺螄粉熱潮更衝出國門,是否如內媒報道在國際大放異采,受外國消費者青睞?本報特約記者在新西蘭和澳洲,分頭直擊這股異味風潮,澳洲餐館東主強調它未入主流,但在新西蘭的亞洲超市,即食螺螄粉價錢比港人熟悉的日式即食麵貴,卻依然搶手。有南韓學生試食後稱,會推介給同鄉,但講到其臭味,坦言不是個個能接受。
內媒近日報道,海外網民封螺螄粉為「四大新中國文化」之首,其次是網絡文學、廣場舞和網購國貨。螺螄粉發源地廣西柳州市商務局上月數據顯示,即食螺螄粉產值今年上半年達49.8億元人民幣(下同,約58億港元),而今年前八個月出口總值達2,100萬元(約2,470萬港元),是去年全年出口總值的22.5倍。換言之,螺螄粉不單在內地爆紅,也衝出國際,除美國和澳洲外,還銷往英國和歐盟地區。
主要服務在美國亞洲人的購物網亞米網(Yamibuy),最新列出的「Top100熱銷榜」,有八款暢銷貨是不同品牌的螺螄粉,排名第四的「螺霸王柳州螺螄粉」多達1,400人評論:「身為一個在美國的廣西人,能吃到這個口味的已經很不錯了。」
本報記者直擊澳洲悉尼唐人街及華人區,當地業界人士稱,悉尼專做廣西菜的餐館僅五家,數量不及粵菜、餃子或麻辣火鍋,有售螺螄粉的餐館也不多。位於市中心唐人街食街、有賣螺螄粉的小店「桂林米粉」,食客多為操普通話華人,餐館東主來自南寧,見悉尼家鄉菜不多,與同鄉合夥開店,對於自家製螺螄粉,東主一臉自豪:「悉尼應該只有我們家在做,味道你覺得還可以吧?」澳籍華人Leona形容,螺螄粉與榴槤一樣,不是所有人都能接受:「螺螄粉的味道還OK,我只是陪朋友才來,自己不太熱衷。」
澳紐的螺螄粉餐館不多,但位於兩國的亞洲超市卻見其蹤影,即食螺螄粉銷情熱烈。本報走訪新西蘭奧克蘭一家超市,店員指主要客路是華人。記者採訪當日在貨架取了一包螺螄粉,貨架當時還有兩包:「我兜咗個圈,最後果兩包都唔見左,畀客人買咗。紐籍華人安琪和越南留學生Jacklyn親自煮粉,給幾位從未吃過螺螄粉的外國友人品嚐。印度裔Clyde初聞螺螄粉味道後忍俊不禁:「坦白說,味道不算很吸引」。他形容,螺螄粉味道「濃烈」兼有酸味,對重口味的他仍可接受。
韓國留學生Jiyeon和Seomi形容螺螄粉味道不差,認為未必獲慣於傳統口味的韓國上一代人接受,相反年輕一代較勇於嘗新口味。安琪稱,她以前到廣東也吃過螺螄粉,覺得味道獨特,認為即食版螺螄粉味道「可以接受」,「不同的人也可以吃。」
事實上,螺螄粉在外國受歡迎,未必與外國人受落有關,中國網民認為,外國疫情嚴重,人人在家避險,中國留學生擔心捱餓而大量囤貨:「外國人爆買螺螄粉?只是一群想中國美食快想瘋了的華人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