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講及之張正先生(張亨利)在1960年代,係社交舞名師,學生遍香江,佢在新亞書院旁聽,與左丁山常有交往,除咗教我哋跳舞之外,還有不少人生故事與我哋分享,以久經風雨過來人嘅身份,教我哋做人處世之道。聽張先生講,佢三十年代在上海暨南大學讀書,家中還有個錢,生活無憂,上體育必修課程因跳不高,走不快,畀講師責怪,諗住肥梗,後來知道體育課程有一科係「舞蹈」,諗住跳舞係行來行去,應該可以及格啩,點知一上課便知道不是那回事,但導師好開放,除咗教社交舞外,又帶佢去錦江飯店睇社交名媛跳舞,帶佢去大舞廳搵舞小姐實習,最後還帶佢去跑馬場及逸園跑狗場,故此佢當年話:「上海十里洋場,遠比香港先進,香港當年只係一個小商埠。澳門依家先至有跑狗,係抄自上海嘅啫,上海好好玩,香港遠遠比不上。」
點知道好景不常,之後發生日本侵華戰,國共內戰,十二三年之間,上海已破滅,張先生攜家眷逃來香港,住在赤柱小屋,大陸家產蕩然無存,最淒慘時候,要買狗糧回家吃,聽到左丁山目瞪口呆,進一步瞭解苛政猛於虎嘅道理。如何絕處逢生呢?張先生話試吓筆耕,寫人哋未寫過嘅嘢,就係將當年上海學跳舞嘅心得,用「腳板圖」表現如何跳慢華爾茲,快華爾茲、牛仔舞,估唔到「香港時報」肯刊登,有稿費,開始有人知,於是化身為跳舞導師,張先生在新亞飯堂對左丁山講:「讀大學主修甚麼,我都唔記得晒,但勢估唔到亂打亂撞選修舞蹈,來到香港竟可以養妻活兒。」佢教跳慢三方法好簡單,聽住「一蓬拆,二蓬拆,三蓬拆拆」「一嗱二嗱三嗱轉,又嚟一嗱二嗱三嗱又轉身。」學生學得十分輕鬆,但只有一位物理系女同學幾有天份,跳得零舍靚,幾年後仲成為張先生嘅得意弟子,做佢示範舞步嘅dancing partner,左丁山就天生愚笨只係學到「一嗱、二嗱、三嗱」。張先生有一位公子在TVB開台時跟梅施麗做舞蹈藝員,不時在特寫鏡頭出現。好似係1982年,在TVB見到佢教一位年青藝員跳舞,連忙錄影,可惜現已不存,嗰位藝員叫做劉嘉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