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澳關係持續緊張。中國作為澳洲最大貿易夥伴,近期不斷刁難澳洲,昨日更宣佈,今日起將對進入中國的所有澳洲葡萄酒,徵收相當於高額關稅的「保證金」,金額最高為貨品價值的212%。澳洲強烈否認中方的傾銷指控,並指中方一意孤行,並表明不會放棄澳洲自身的價值、原則和主權,也不排除向世貿求助。
中國商務部在昨日聲明指出:「裁定原產於澳大利亞的進口相關葡萄酒存在傾銷,中國國內相關葡萄酒產業受到了實質損害……並決定自2020年11月28日起採用保證金形式對上述產品實施臨時反傾銷措施,各公司保證金比率為107.1%至212.1%。」今日起,經營者進口「裝入2升及以下容器」澳洲葡萄酒時,要向中國海關繳付上述「保證金」。早於今年8月,中國已對葡萄酒啟動反傾銷調查及反補貼立案調查,可見今次封殺早有部署。
澳洲葡萄酒協會數據顯示,中國是澳洲葡萄酒的最大買家。截至9月份,進口額為12億澳元(下同,約68.5億港元),比第二大買家美國高出167%。過往數據顯示,40%葡萄酒在每年最後四個月才出口,如今定單大減,當地酒商陷入困境。澳洲酒商「Royal Star Wine」約有80%客戶來自中國,華裔老闆許先生表示,最近半年的中國定單被取消,財務損失高達30萬元(約171萬港元),已抵達中國境內的葡萄酒則被扣在海關,目前有2.8萬瓶酒正在等待清關,坦言不知禁令會持續多久。
澳洲貿易部長伯明翰表示,關稅令澳洲的葡萄酒在中國市場無法生存,中國明知會引起如此大關注仍一意孤行,「是因為兩國積怨所致」。他又謂,外界期望澳洲政府補貼葡萄酒產業是不設實際的幻想,澳洲當局會在十日內向中國上訴,表明無傾銷行為,不排除會向世貿求助,也稱澳洲不會放棄自己的價值、原則和主權。
澳洲農業部長利特爾普勞德也強調中方說法毫無理據。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昨日回應,中方措施符合中國法律和國際慣例。
中國自2009年起成為澳洲最大貿易夥伴,去年中國的進口佔澳洲出口39%,額度高達1,504億美元(約1.16萬億港元)。惟近年澳洲要求國際調查武肺來源、地區問題等事件開罪中國,被中國以限制甚至禁止產品入口作為報復。
本月上旬,中國也下令停止購買及進口煤炭、大麥、銅礦、糖、原木、葡萄酒和龍蝦等七類澳洲產品。自中國今年4月至5日向澳洲打經濟牌以來,澳洲7月對華出口比上月大減17%,比去年同期減少16%,當中最受影響的是鐵礦出口。
《金融時報》 / 《澳洲人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