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素人盧德明去年區選出戰沙田水泉澳邨,以39票之差擊敗工聯會鄧家彪。他認為,在本地打選戰尚可憑地區工作、民主理念說服街坊支持,一旦容許跨境投票,則廢了武功,自己能否過關去大陸已成疑問,「我哋嘅單張、宣傳品,唔係咁輕易過關,我相信照顧國內『選民』有難度」。
水泉澳邨居民被外界標籤以新移民為主,盧德明認為,很多港人來自五湖四海,例如自己籍貫廣東順德,區內街坊最多是來自廣東或福建,亦有四川、安徽、上海等,很多人都明白香港社會發生甚麼事,是堅實支持民主自由,他勝選後,街坊自發「歡送」落敗的鄧家彪離開。
盧德明說,去年選情咬緊,最終僅勝39票,「差距係1%左右,係險勝」。一旦下屆容許跨境投票,肯定對民主派候選人不利,例如無法入境中國大陸,無法寄出文宣,而大陸監票制度公信力令人質疑,「我哋唔相信佢個監票能夠做到公開、公平、透明」。
他續指,民主派在跨境投票面臨逆境,但中共亦有風險,因為令民主投票傳到中國大陸,「可以令國內選民、佢嘅親戚知道,原來從政者喺香港可以鞭策政府,佢自然會反思,反而可以助長民主氣氛」。
24歲素人傅佳琳去年參選北角堡壘區,以59票之差擊敗建制候選人。她認為,香港打選戰已經很難,例如去年投票日有七人車接送選民投票,而投票的選民都是較生面口,「好似有一個人教佢哋,我哋投幾多號」。她憂慮,一旦准跨境投票,會助長種票,「我呢區有好多劏房,好容易做到種票。」
她續指,要將民主理念傳遞到長居大陸的港人不是一年半載可做到,更何況一些支持民主理念的傳單,在大陸派發隨時會被捕。
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認同,要核實跨境投票的選民資格有難度,「可以出現一屋20伙都得,因為嗰啲人講明我住喺廣東,我唔係成日住喺(香港)呢度,你都冇得去挑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