劫財不劫色 - 馮睎乾

劫財不劫色 - 馮睎乾

年輕女網紅因喜愛炫富,遭三名刀匪盯上,入屋洗劫,報稱損失千萬。六個月大兒子更被綑綁毆傷,弄得一臉瘀腫,氣得事主揚言懸紅二百萬。這則新聞沒什麼好講,精彩的是網民留言。

今天做女網紅,「白富美」三字缺一不可,所以事主平日不單在IG曬名牌包包,也愛貼些胸神惡煞又好好雙乳,令毒男大呼「叔叔不行了」的美圖。有網民看了新聞,就突破盲腸指出:「咁都唔劫色,肯定係平日P圖太勁。」能這樣明察秋毫,從一宗平平無奇的打劫案,抽絲剝繭「還原」事主芳容,其推理或幻想力實在令我佩服。

然而「劫財不劫色」這現象,也可從另一角度理解,不一定要訴諸P圖——那角度就是「賊的專業操守」,古稱「盜亦有道」。在舊中國,劫匪專業守則包括「劫財不劫色」。明代戲曲家徐復祚在《花當閣叢談》卷七,講過邱老四一則軼事。邱老四是明朝「賊魁」,黨徒甚眾,技術高超,一輩子從未失手;徐說他晚上行劫,日間假裝盲公,為人算命。他還把珍貴的盜劫心得寫成書,叫《胠篋秘訣》——「胠篋」二字出《莊子》,粵音「驅盒」,本指「開箱」,引申解「盜竊」——惜此書早已失傳,我們只能透過他人轉述,略知一二。

徐復祚認識邱老四手下一個秀才(對,秀才也可同時做賊,slasher並非新鮮事),這秀才有次吃完「大茶飯」,在邱老四面前洋洋得意說,自己剛姦了個美女。老四即大皺眉頭,一口咬定秀才必然壞事,馬上拂袖而去,連贓也不分了。未幾果然破案,獨秀才一人被擒,身敗名裂。清代大學者俞正燮在《癸巳存稿》評邱老四此事,引述自己年少時聽過的一位名捕的議論,說「偷劫皆出無奈,採花非無奈」,前者情有可原,後者則人神共憤,天誅地滅,必無漏網之魚。

劫網紅的刀匪,或許恪守古訓,故沒有「在電光火石間」向事主施加不必要的暴力,或賊喊抓賊,反過來誣告事主「胸襲」或「抹黑」自己,在今天禮崩樂壞的社會,簡直是一道清泉。如此「克制」,堪稱「克匪」。「禮失求諸盜」,此之謂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