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雖然日前公佈的《施政報告》未有提及修例推動跨境投票,但政府統計處疑已展開配合工作,上月發信呼籲身在內地的港人支持全國人口統計。中大政治與行政學系高級講師蔡子強估計,中國政府可乘人口統計之便,更仔細掌握大陸港人數據。跨境票不止有利建制派在立法會選戰爭取尾席,對下屆區選影響更深,有助建制派逆轉戰況,奪回數十、甚至過百議席。
中國全國人口普查十年一次,2010年統計中國大陸有23萬港人,廣東省佔17.7萬、上海佔1.9萬、福建佔1.7萬、北京約9,000。今年再逢全國普查,本報獲悉香港統計處早前發信呼籲大陸港人支持普查,形容統計資料有助大陸政府及港府規劃兩地的服務和制訂政策時,能充份考慮內地港人需要。
政府統計處回覆本報證實,港府透過國家統計局以信件呼籲居於大陸的港人支持是次普查。當國家統計局的普查員進行普查時遇到「內地港人」,便會向他們派發呼籲信,做法與2010年的全國人口普查相同。現時香港備存大陸港人數據有限,政府統計處較詳細研究居於廣東省的港人數據,去年底有53.8萬人,當中逾30萬人年滿18歲以上。
蔡子強分析,在大環境,中國政府要加強監控,人口統計資料必不可少。即使在香港小環境,人口資料對選舉十分重要,「佢當然要掌握更加多資料,佢本身都相信呢類票成為建制派票源,一定會全力推動,叫大家登記做選民,或者人口登記申報晒有關資料」。
蔡續指,按全中國大陸有50萬年滿18歲的港人,只要六成人登記選民,便有30萬人可投跨境票,「眾所周知建制派喺國內網絡比較好,工聯會喺廣東網絡係好多,係咪度身幫佢哋去擴闊票源?」
他分析,在原有立法會地區直選格局,跨境票令建制派在爭奪尾席有優勢,足以動搖超區尾席勝負,「對於立法會選舉嚟講,用比例代表制,我相信最大衝擊係每區最後一席。」
翻查2016年立法會選舉結果,建制與非建制在最後一席只相差極少票數,例如新西建制派何君堯以3.5萬票奪得尾席,僅稍勝工黨李卓人約5,000票。新東奪得尾席的社民連梁國雄稍勝方國珊約千票。超區方面,民主黨涂謹申較工聯會王國興稍勝約萬票。
今年11月港府DQ四議員,引發非建制派立法會議員總辭,現時非建制派僅在區議會佔主導。蔡子強認為,跨境票對區選影響更大,足令建制派逆轉戰局。他的統計研究發現,上屆選戰非建制派有48席險勝對手不足5%選票,其中20席屬素人、8席屬民主黨;50席略勝5至10%選票,其中18席屬素人、15席屬民主黨。
他認為,建制派藉跨境票優勢,可奪回數十、甚至過百議席,「贏得最險其實係啲素人,所以(跨境投票)對素人選情打擊最大,可能素人一直係佢眼中釘,甚至比起民主派政黨更加係眼中釘」。他指跨境投票爭議極大,勢引起司法覆核,「退一百步嚟講,你真係要做(跨境投票),我就會問你點解淨係國內做?唔喺其他地方做?」
立法會資料顯示,過去十年就跨境投票至少討論了五次。去年11月,時任政制及內地事務局局長聶德權曾說,任何非本地投票均面臨很多問題,例如候選人及其代理人如何能有效監察投票及點票過程、運送選票及票箱來往香港以外的投票站,以及投票及點票期間如何應用香港的相關選舉法例及規則等。他更稱:「沒打算讓內地居住港人在內地投票。」結果港府不足一年便打倒昨日的我,研究和推動跨境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