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區選一周年(四之四)】民主派一年前於區議會選舉大勝,湧現大量政壇新星。一年過去,街頭抗爭轉向沉寂,當初的區選素人明星所選的議會戰線,又如何扭轉他們的人生?
得票比林鄭月娥多近三倍的「凱晴BB」名揚日本,不過人氣反而讓她成為極權政府的眼中釘,上任以來飽受打壓,一年來連議員辦公室也未能找到,但無損她光復社區的初衷。
踢走民建聯陀地的「福三代」傅佳琳,外媒形容她改寫政治版圖,難得同鄉不分老少對這位新人都相當擁護,小妮子無悔當初放棄安穩走上這條顛簸之路。
觀塘月華區議員、26歲的梁凱晴是去年區選崛起新星。自參選以來,她人氣未減。今年民主派立法會初選,她更被視為黃之鋒的Plan B。本地網民稱之為「凱晴BB」, 日媒封她為「港版綾瀨遙」。戴着英超球隊曼聯黑色口罩受訪的她強調,自己從不是眾人幻想的嬌滴滴、斯文女生。女性參政從來是件難事,易被定型為花瓶,參選淪選美,「『呀,我區嗰個麻麻』 ,麻麻係講緊個樣。」
有別於「女神」形象,梁凱晴自小有專注力失調及過度活躍症(ADHA),由於話多、坐不定,常被傳統名牌女校的老師視為問題學生。她畢業於傳統女校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律政司司長鄭若驊是她的師姐,「當大部份女仔好乖時,你就會變另類」。中六那年,同學曾投票選她為風紀(prefect),事後她卻被老師捉來訓話,質疑她不如認真思考能否勝任。她立馬反駁:「吓?係佢哋選㗎喎?」
梁凱晴倔強性格,多年未改,今年3月她辭去會計師一職,全職投身區務。她本職於會計界四大公司之一——畢馬威(KPMG)會計師事務所。梁凱晴原定今年滿三年工作經驗可考會計師牌,惟她自一月上任區議員後,區議會會議屢與會計師工作撞期。尤其每年1至3月是審數界的高峯期,業界不成文規定是不准放年假,但她早為區務拿遍年假、病假。她向公司協調無果,考牌前毅然跳船。親友無不為她棄安穩而嘆息,她卻處之泰然,「你未必知點行落去,或者有冇路,只要知自己做緊正確嘅事已經足夠,我唔想自己渾渾噩噩就過咗一生」。
辭職後,梁凱晴把她的審數專業用於觀塘,包括審視區內「小白象」工程。觀塘半億音樂噴泉工程一直備受爭議,光復區會後,觀塘區議會曾多番嘗試叫停工程。惟民政事務總署曾以「商業機密」為由,拒絕把相關工程合約提供予區議會。今年4月,梁凱晴與九龍東街坊就提請司法覆核,望獲得相關文件,以煞停工程。她說光復區會與想像中存在少許落差,尤其泛民重奪區會大部份議席後,政府官員一改以往對建制派「可以傾」的區議會議政文化。面對打壓,光復區議會仍路漫漫。
梁凱晴至今仍未租到議員辦事處,目前僅於月華街行人天橋設流動議辦。月華區是觀塘純私人住宅區,月華街行人天橋是區內街坊出入要塞之一。過往天橋管理不善,橋邊的植物枯死,上任後她致力讓橋邊花草回復生機。
街坊又是如何看待這名新星的政績?去年票投梁凱晴的街坊廖先生說,她與過往區議員最大分別在於立場,「選後生都係因為政治立場」,因此並沒有對她的區務有很大期望。另一街坊馮太則滿意梁凱晴的表現,常見她擺街站、派發防疫物資。
回到勝選首日,當時理工大學被警方圍攻,梁凱晴堅持回到理大救人,有網民留言勸她不要衝動,勿成港府DQ新任區議員的藉口。她說:「我已經完成任務(區選),應該可以做返自己想做嘅嘢。」因為那個漆咸道南十字路口戰場是她最熟悉的地方,主戰場理工大學是她的母校,戰場後的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同樣是她的中學。
理大圍城初期,梁凱晴曾接獲陌生中學師妹的訊息。師妹擔心催淚彈會破壞校園歷史建築,因嘉諾撒聖瑪利書院坐擁百年歷史,部份建築被定為香港一級歷史建築。其後理大圍城持續,救人與逃生成為熱話,「入面唔止大學生,亦有中學生,會唔會有師妹都喺入面?」她曾想過進入理大,惟她終被義工團勸止,「一被捕就白廢」。直至當選那天,候任區議員賦予她多一重身份。她自嘲身形嬌小,未必可以做前線,但區議員讓她能到現場監察警員、在區議會監察區政。
梁凱晴終於找到她在抗爭現場的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