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論:林鄭再出發 香港沒未來(李平)

蘋論:林鄭再出發 香港沒未來(李平)

林鄭月娥的第四份《施政報告》聲稱,首要目的是要令香港早日走出困局、令市民恢復信心、讓香港重新出發,但無論是報告懶理市民訴求、只知以一國以國安法大石砸死蟹,還是昨日上演行政、立法配合騷時宣稱施政不理市民歡喜與否,都昭示她喜歡的不是香港再創國際都會的輝煌而是不再捨近圖遠的大灣區,喜歡的不是香港年輕人而是抱緊中共權貴的大腿,並在這棵樹上吊死。一旦她再出發、再任特首,香港豈有未來?

解決房屋問題 只是拆一條雷管

任何一個有良知的人、任何一個有智慧的政客,如果想香港走出困局、要市民恢復信心,當務之急必然是聽取民意、落實民意訴求。林鄭月娥雖知香港「因修例風波和其他反抗政權行為而發生的社會動亂」,但對政權行為何以引發反抗及社會動亂就詐儍扮懵,對市民的五大訴求置若罔聞,甚至顛倒黑白、扭曲因果。

其一,企圖以解決提出問題的人作為解決問題的途徑,動輒以一國、以港版國安法為鎮壓的理由和工具,在立法會民主派議員總辭後,打壓記者、教師、區議員將成新常態。可笑的是,六個紀律部隊的首長前日各自發表聲明,又清一色以「全力支持《行政長官2020年施政報告》」為題。如此向特首示忠、威懾市民,讓人記起2018年3月,全國人大會議通過修憲廢除國家主席任期時,武警列隊正步操入會場的一幕。香港紀律部隊今次演出的「槍桿子裏面出政權」劇本恐怕不是林鄭政府官員寫的吧?效忠的恐怕不是林鄭,而是中共港共吧?

其二,為掩飾港版國安法備受國際社會抨擊、掩飾白色恐怖令香港出現暫時的平靜,林鄭宣稱「房屋問題未能解決,社會難以長治久安」。香港能否長治久安、能否繁榮穩定,取決於民主、自由、法治等香港核心價值能否維繫。剝奪港人遊行集會權利,剝奪香港新聞自由、學術自由,剝奪香港學校自主、司法獨立,令香港在一定時間內失去抗爭聲音、抗爭空間,只不過是延後社會炸彈爆炸的時間而已。解決房屋問題,充其量只不過是拆除其中一條雷管,況且,明日大嶼計劃是拆除雷管,還是埋下新炸彈?

自稱為港打根基 實質毀了根基

其三,林鄭的重新出發大計都是以融入大灣區為目的地。她譏笑歐美經濟體正陷入深度衰退,強調要為香港經濟重新出發注入動力,沒有理由捨近求遠。所謂香港經濟重新出發,是準備放棄國際金融中心地位、專心做大灣區城市嗎?對於資助年輕人到大灣區工作,林鄭昨日否認要送年輕人去大灣區做「開荒牛」,聲稱自己好鍾意年輕人。但是,一如她在報告中所坦言,力爭武漢肺炎感染個案「清零」,目標是為了早日恢復兩地人員往來,林鄭不再掩飾一心向北的心情,着眼點不是香港年輕人的工作環境、香港人的健康環境問題。

其四,香港不論是要恢復過往的活力還是要重新出發,都離不開回應民意訴求,但林鄭月娥的報告無視港人對民主、自由的訴求,昨日更在立法會公然宣示:「我從來不會以巿民是否歡喜作為我施政的宗旨。」她要的是民主派議員總辭後立法會的「理性務實」,要的是「香港700萬人支持你」的遮羞布。

林鄭自稱其第四份《施政報告》仍有不少大計,可以「令下一屆政府有所依循」,希望「為香港打好根基」。然而,從鎮壓反送中運動到引入港版國安法,從押後立法會選舉到DQ民主派議員,從打壓傳媒到打壓教師,實質上正正是林鄭月娥毀了香港的根基。如果拋棄政改、輕視香港民意、諂媚中共權貴的林鄭月娥,拿這份《施政報告》作為連任特首的鋪路石,香港還有前途嗎?

李平

周一至周六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