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份《施政報告》與立法會一樣,延期出爐。一直強調行政主導的長官北上,似乎是乞求中共「派糖」,結果得到以下較為實在的「支持」:支持香港人北上、香港錢北上。當中的政策包括科技經費「過河」、「港車北上」及「跨境理財通」等。
須知道,香港最大的優勢是擁有優質高效、了解國際規則的專業人才,以及相對穩健及受國際認可的金融基建設施。世上各國也在鼓勵移民,希望得到有資產有實力的人才長期居留,不過今次《施政報告》中的上述政策,竟然不是主動留住人才及資金,反而是將自己的資產,急不及待地拋給大灣區,當中原因何在?
至於中央較為空泛的「支持」,則包括支持擴大「互聯互通」,將未有盈利的生物科技公司和內地科創板股票也包含在內,這理論上只屬於滬深港三地交易所之間的合作,但也要把功勞歸於中央,是否代表假如沒有中央「出馬」的話,深圳及上海似乎不太情願與香港合作?那為何又要夾硬將香港融入大灣區內?
另一得到中央「支持」的是,香港國際機場可按市場化原則,投資入股珠海機場,參與運營發展。《施政報告》美其名為深化合作,但要知道的是,目前航空業營運困難,即使內地似乎有效防疫,但經濟增長放緩、疫後旅遊業仍須時回復,以及高鐵競爭等問題,都令區域機場的重要性逐步下降。此時此刻,才「支持」機管局花錢「入股」(相信只屬於財務投資,而非擁有實質控制權),當中的盤算,又是甚麼?
這份《施政報告》,表面上似乎有不少政策得到中央「支持」,但如果再想深一層,中央支持的政策,是純粹的「派糖」,還是有其他目的?當中需要香港付出的代價又是甚麼?或許,這個大局,就是想要拿走香港的剩餘價值時,還包裝成「派糖」,要你跪安謝恩!
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
徐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