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勒當拿和比利均被譽為是上世紀兩大球王,兩者雖然生於不同年代、亦未曾在球場上交手,但過去數十年來,兩人都聲稱自己才是最佳球員而唇槍舌劍,更曾為爭奪國際足協世紀球員獎項而鬧得面紅耳熱。隨着馬勒當拿突然離世,近年身體狀況亦不佳、年屆80歲的比利失去了一位鬥嘴鬥了近40年的老對手,再沒有恨只有嗟嘆,誰是最佳已不重要,惟有期望兩老他日「在天堂重聚一起踢足球」
文:薰爵
單從數據和一些主觀因素來判斷的話,曾經贏得三次世界盃,而且球員生涯期間極少惹上醜聞的比利似乎略勝一籌,不過馬勒當拿充滿戲劇性的人生,以及他壞孩子的性格卻足以令球迷為之着迷。
比利在1958年世界盃協助巴西首奪世界盃,蜚聲國際,當時馬勒當拿還未出生。比利在1970年完成世盃三冠,加冕球王美譽之際,馬勒當拿亦只是10歲小孩。到馬勒當拿在1979年揚威世青盃,比利已退役兩年,兩人完全是不同時代的球員,卻因同擁頂級球技而結緣。
手機用戶請按此放大圖表
兩人之爭始於1980年代初期,當時已經掛靴的比利,在1982年世界盃期間曾經嘲笑馬勒當拿在場上經常做出一些缺乏體育精神的小動作,兩人從此結下恩怨。直至馬勒當拿掛靴後,他仍然為了一個榮譽性質的獎項,而與比利展開舌戰。
國際足協在2000年曾經設立了一個名為「世紀球員」的獎項,表揚足球史上最出色的名宿。馬勒當拿在網絡公眾投票中獲得高達53%的得票率,大幅拋離第二位的比利。不過在評審投票中,比利卻獲得壓倒性的72.75%支持,馬勒當拿僅以6%排第3位。當時有一些聲音指,透過網絡進行投票的,大部份都是未曾看過比利踢球的較年輕球迷,因此結果對比利不太公平,最終國際足協為了息事寧人,決定讓馬勒當拿和比利一同獲獎。
不過兩人對這個結果都不太滿意,比利曾經在訪問中表示,自己更值得獨攬這個獎項:「他(馬勒當拿)以為會獲獎,但我們都知道誰才是史上最佳。他是一位偉大的球員,不過他不會用右腳和頭槌,他並不全面。」比利更直指對方曾經服用禁藥,不配獲得名譽頭銜。
馬勒當拿亦不服輸,直指比利在球員時代的足球沒法跟他所處的年代相比,並且質疑比利曾經射入的1,283球「水份」甚高:「人們投票給我,證明我的認受性更高,我不會與比利或者其他人分享這個獎項,比利應該要回去博物館。我不明白大家為甚麼會把我跟比利比較,他那個年代的球員根本不會跑動。我不知道他的入球紀錄是怎樣計算出來,可能他在後園跟他的姪兒踢球時所射入的入球都計算在內。」
馬勒當拿和比利多年來亦敵亦友,隨着老馬周三去世,誰是史上最強對比利來說似乎已不再重要,比利周三就透過社交網站貼文,為馬勒當拿這位老對手致哀:「我失去了一位親愛的朋友,世界也失去了一位傳奇,我希望有一天我們能夠一起在天堂踢足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