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專題:失業窮途 家家死捱 單親媽日做兩份工養仔女

社會專題:失業窮途 家家死捱 
單親媽日做兩份工養仔女

第四波疫情大爆發,本港經濟再受重創,百業蕭條下,失業率攀升至16年來新高,有前線社工慨嘆,基層市民在裁員潮下首當其衝,已出現「總有一個失業家庭在左近」的悲慘現象,擔心第二波保就業計劃將於本月底結束,新一波失業巨浪一觸即發,情況更慘烈。是「疫境」、更是「逆境」!本報走訪三個基層失業家庭:當中有家庭是夫婦同時失業,靠做散工養家;亦有做售貨員的單親媽媽,被裁後為養一家三口而日做兩份工;更有旅行社高層被裁後,努力尋出路,希望洗牌重來。

記者:張景昕 沈彥恒

■育有兩子女的嬌姐,是家中經濟支柱,曾試過兩個月零收入,坦言不能失業。

「𠵱家有得做就做,幾辛苦都好,就算我唔食,我啲細路仔都要食。」個子矮小的單親媽媽嬌姐,日做兩份工每日工作15小時,因為她是一家經濟支柱,要養活兩名17及13歲的子女絕不容易。現時約8000元收入僅能維持生計,即使工作時間冗長,但她時刻提醒自己不可失業,要咬緊牙關疫境自強。

嬌姐原本在旅遊熱點「女人街」小販檔工作,受聘賣手袋、精品4年多,疫情下旅遊業死寂,女人街人流暴跌,檔主生意慘淡下辭退嬌姐。她憶述,自己是於3、4月時失業,其後做過清潔工、廚房洗碗等低技術工作。

她曾試過應徵酒樓樓面、倉務員,但相關行業都不景氣,結果只是等回覆「生意唔好,唔需要咁多人手啦」至今做過10幾份洗碗、清潔工,感嘆失業潮下人浮於事。嬌姐解釋,頻繁轉工都因為希望賺多些錢養家,才會經常辭職,而清潔工一般工資較高,又常有空缺,流動性高,所以多數做清潔工。

現時她日間在港島有份洗碗工,朝九晚九,晚上10時後兼職九龍城區大廈倒垃圾,每日做足15小時,但只有8000多元收入,僅夠日常開支。她坦言,「日日開工真係冇得休息。得朝早嗰份每個月有4日休息,晚上呢份要日日開,就算10號風球都要返」。她指清潔工是手板眼見工夫,只需要肯做肯捱一定有工開。

「唔想佢哋覺得屋企環境好差」

早上不停洗碗,在廚房、後巷「打仗」,晚上在大廈後樓梯、店舖食肆「倒垃圾」,她指初上班時腰痠背痛、手指腫脹,後來慢慢習慣「仲越做越快㖭」。嬌姐亦擔憂疫情下做清潔工,深怕自己感染。她指自己怕老鼠,每次倒垃圾如同上戰場。為了子女,嬌姐會奮勇向前,希望以身作則,讓子女明白媽媽的辛勞:「唔想佢哋覺得屋企環境好差,又或者唔想去讀書,想去打份工,其實我好想佢哋讀書,因為讀書可以多條路選擇,唔會好似我咁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