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失業巨浪席捲各行業,大量打工仔慘變「刀下亡魂」,45歲的好姨,與丈夫原是家中經濟支柱,但疫情殺到二人雙雙失業,做酒樓樓面的好姨過去9個月零收入,丈夫「炒散」做裝修散工,搵得一日得一日,擔心最後要「揸兜乞米」。
「公司要求我哋放無限期無薪假,3月1號放到𠵱家,都冇叫我哋返工。」好姨本來在連鎖酒樓集團工作9年,今年年頭公司要求員工放「無限期無薪假」,更指另行通知上班時間,之後音訊全無,變相裁員。她的丈夫原是地盤木工,但亦失去工作,她嘗試到公司要求復工但無人理,更被無情趕走。
同時失業下二人十分徬徨,好姨哽咽:「有兩、三個月零收入。」疫情前,二人收入近4萬元,一家六口,有老有嫩,下有10及18歲女兒,上有80多歲老爺奶奶,女兒學習費用及長者醫療開支甚大,壓力可以想像。
尚幸他們生活慳儉,零收入下好姨動用積蓄應急。當中包括為女兒未來省下的學費,令她十分心痛。為省錢,每日三餐開支要「諗過度過」,每日都趁傍晚趁特價時段才到街市買餸:「等夜晚平啲先買,10蚊3份菜,啲肉都平啲。」
為免花光積蓄,好姨與丈夫四出找散工,搵得一日得一日,丈夫曾做貼磁磚及泥水的裝修散工,至於好姨則一直未找到新工,她指失業後見過4、5份酒樓工都「食白果」,現時考慮考保安牌轉行,清潔工或廚房雜工都考慮,「希望有份工做,有飯食。」
經濟壓力幾乎令她崩潰:「日日憂慮好多,變到抑鬱症咁。」現時她每晚失眠,沒有胃口,記性轉差。她亦感到丈夫壓力,「見到大家咁艱難,鬧交都忍咗佢。」她曾到社署申請援助,但因有購買儲蓄保險被拒,感嘆現時政府對失業人士支援不足。「以前覺得香港大把工做,而家搵份工做都咁艱難,世界點解變到咁樣?」好姨坦言不知失業生涯何時完結,只盼好日子來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