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爭議20年的通識科壽終正寢,由最初泛民憂慮推行操之過急,直到2012年反國教事件發生,通識科逆轉成為建制派的眼中釘,被視為「毒害」學生的禍源,如今在港共強權下,政治凌駕教育,通識科被迫蓋棺。
2001年時任特首董建華在《施政報告》提出「334新學制」,着手研究將通識科列入高中必修科,目標擴闊學生國際視野。當時只有部份教育界及民主派提出反對聲音,擔心推出通識科操之過急。官員到各中學力推通識科,最終於2009年開始授課,2012年首屆新學制學生在公開試應考,當中必答題涉及議會拉布問題,同年又爆發反國教事件,建制派開始針對通識科。
2013年,經民聯立法會議員梁美芬成立「關注通識教育聯席會議」,倡議檢討通識科必答政治題的必要性及檢討通識科是否需要必修。翌年,學聯和學民思潮發起佔領公民廣場,建制派又再質疑通識科毒害新一代。前教統局長羅范椒芬更稱通識內容已「異化」。
去年反修例風波,通識科再成為建制派狙擊目標,當年力推通識科的董建華在示威者衝擊立法會後數天,開腔指通識教育「徹底失敗」,是導致年輕人出問題的重要因素。
通識科被殺有迹可尋。今年5月,特首林鄭月娥接受《大公報》訪問時稱通識科有機會被「滲透」,透露年內會公佈如何處理。她前日再於《施政報告》高調表明要糾正通識科,同日《文匯報》也配合預告通識科會有大變動,評級將改為及格與不及格。最終教育局昨正式宣佈殺通識科,未來集中加強國家教育,學生難望通識。